Wednesday, Apr 30th

You are here: 研究与评论 社会发展

教育改革:如何超越自相矛盾的主张

E-mail 打印 PDF

ChangCe Thinktank人人在议论教育,人人在批判教育,人人在呼吁教育改革。但是,在这种貌似开放多元的言论空间(尤其是网络空间)中,更多的是纷纷扰扰的取向和自相矛盾的主张。

马晖:大胆药方 政府发放“准教育券”

E-mail 打印 PDF

民间机构“长策智库”完成一份《走向有管理的竞争——中国新教育体制改革论纲》,在这份“民间版”的教改纲要中,明确提出 “放开中小学择校”实现基础教育竞争化与均等化

4%之后:2020年教育投入多少?

E-mail 打印 PDF

ChangCe Thinktank在余晖看来,公共财政在教育领域投入的规模固然重要,但是“其流向更加重要”。因此,他建议《规划纲要》在未来的修改中,应写明相关预算。

“新教改的核心是打破教育的行政化体制,打破行政化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公共财政的转型。”顾昕用三个“核心”的表述来凸显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性。

重建城市社区自治的组织基础

E-mail 打印 PDF

业主代表大会之所以能够实现业主自治,在于其实现决策和执行以及监督“三权分立”,并体现了现代民主自治理论的两个基本要求——“充分讨论”和“容易罢免”以及实现手段——程序正义

新教改之路:走向有管理的竞争

E-mail 打印 PDF

长策智库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提出了中国新教改的全新路线图,新教改与新医改的战略思路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走向有管理的竞争。

中国式教育改革:能否超越医改?

E-mail 打印 PDF

“如果一项公共政策没有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博弈的话,各个利益集团的真正需求没有被挖掘出来,这项公共政策取得的共识程度就比较低,所以到后边大家对这项公共政策的执行可能就不关心了。”余晖说,在中国,还远远没有建立起一个正式的公共政策程序,在制订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比较软弱,其利益诉求不能得到直接表达。这样的结果是,整个公共政策出台之前的成本可能会低一些,但多年来,中国的公共政策到后面的执行阶段,往往效果就会比较差,会完全走样。

余晖:教改需借鉴医改经验 先设定短期目标

E-mail 打印 PDF

“不管怎么说,就是形成一个开放,并且有序的讨论平台。”余晖说。应该对目标进行分解,短期能做到的尽快去做,而不能完成的一些目标则可以通过试点来做。

放开中小学择校:基础教育的竞争化与均等化

E-mail 打印 PDF

改革思路:依靠“准教育券”的政策工具,推进义务教育走向有管理的竞争

教育改革:管办分离是正途

E-mail 打印 PDF

要改变中国特色事业单位体制,就必须打破行政化体制,推进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办分开

页数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