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 22nd

You are here: 研究与评论 健康政策 行政定价是解药吗?

行政定价是解药吗?

E-mail 打印 PDF

公立医院的药价为什么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成本,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不当管制将医疗服务和药品这两个市场都扭曲了

 

行政定价是解药吗?

顾昕 2010-06-04

芦笋片还没有消停,恩丹西酮又出来了。药价虚高,“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这是中央电视台2010年5月26日《新闻1+1》节目披露给观众的真相。

 

根据央视的报道,批发价不过30-40元的芦笋片,湖南省政府物价部门设定的最高零售限价居然是213元;市场价估计不到4元的恩丹西酮,陕西省政府物价部门设定的最高零售限价居然是84.80元。看到这种离谱的情形,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高呼政府定价太高,并质疑政府为什么不能参照药品的实际成本定价呢?这样的质疑和呼声在各类媒体(报纸、电视、网络博客等)上不绝于耳。政府反应也比较迅速,马上表态,要对药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成本进行仔细的核查,并且承诺将参考药品的市场平均成本来定价。

 

行政定价真的是一味解药吗?首先,行政部门真能掌握各家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真实成本,并且计算出“市场平均成本”吗?这即便可能,在现实中也是很难的。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一家企业的真实成本,基本上只有该企业的管理者才有清楚的了解。企业的股东们都未必清楚。“公司法人治理”这门学问的核心就在于寻求一种机制,试图在股东(甚至董事长)不大了解公司实际运营情况下也能确保管理者们的所作所为符合股东们的利益。因此,政府官员也不大可能全盘了解上千家公司中各种药品的实际成本。

 

其次,即便某些政府官员能掌握有关“市场平均成本”的信息,也不一定能据此制定价格。对市场经济有起码了解的人都知道,价格是供给-需求平衡的产物。价格远远高于成本的情形比比皆是,这正是市场的动力和魅力。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获得发展,无非有两条路:一是开发出新的独家产品,激发出新需求,定出高价,在一定时间内获得垄断利润;二是生产已有的产品,但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如果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是由政府根据所谓“市场平均成本”来决定,两类企业都会崩溃。第一类企业会徒劳无功;第二类企业会费力不讨好。实际上,一个竞争合理的市场,任何有着较高利润空间的产品都会吸引新的生产者进入。新旧生产者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必定会降低,最终使得价格在市场平均成本上下。公立医院的药价为什么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成本,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不当管制将医疗服务和药品这两个市场都扭曲了。

 

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在电子计算机尚未问世的时候,波兰经济学家兰格就提出,政府可以运用一种超级电脑,将所有产品的成本和需求信息搜集起来,模拟市场制定出价格,从而实现计划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哈耶克反驳说,这种计算机无论如何不能算定人们的激励。80年过去了,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兰格的想象,“计划经济体制”也已远去,但是电子计算机能够搞定市场的行政定价思维依然在中国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