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 14th

You are here: 研究与评论 社会发展 给予大学百分之百的自主权

给予大学百分之百的自主权

E-mail 打印 PDF

ChangCe Thinktank
民间机构长策智库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重大公共政策问题,开展了包括“新医改”在内的众多公共政策研究与建言献策活动。本期我们特刊发该机构对本轮教育改革提出的建议,以及对该建议主要执笔人之一顾昕先生的采访,并希望社会各界能对“新教改方案”及该机构的建议各抒己见,进行广泛的讨论与批判,以利于“新教改”社会共识的达成。

 

给予大学百分之百的自主权

2010年04月16日 经济观察报

http://epaper.eeo.com.cn/shtml/jjgcb/20100419/v49.shtml

在今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之后,这份俗称“新教改方案”的文件进入了征求意见阶段,教育改革也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公众对于现行教育体系的失望与不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究竟如何改革,多年来决策者和学者却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而这份新方案无疑代表了目前已经达成的一些共识,可以为这场争论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教育改革关乎中国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的基本福祉与生活方式,其影响之大绝非普通公共问题所能比拟,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应鼓励公开、激烈的辩论,才能找到最为有利、高效、公平的改革路径,并促进国家最终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民间机构长策智库多年来致力于研究重大公共政策问题,开展了包括“新医改”在内的众多公共政策研究与建言献策活动。本期我们特刊发该机构对本轮教育改革提出的建议,以及对该建议主要执笔人之一顾昕先生的采访,并希望社会各界能对“新教改方案”及该机构的建议各抒己见,进行广泛的讨论与批判,以利于“新教改”社会共识的达成。

 

经济观察报:能否谈一下现在这个新的教改方案出台的背景,中国教育改革面临怎样的形势?

 

顾昕:首先,人们对于教育改革的需求很迫切,因为社会各界都对教育的现状不满,这种不满持续了很长时间,基本上可用一句话概括:公众对优质教育有很大的需求,但它的供给是不够的,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都是如此。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公平性的问题,很多因素都在影响教育公平性的实现。公众对于教育改革寄望甚殷,这就是推动改革的前提。

 

经济观察报:现在对于教育改革是不是应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有很大的争议,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顾昕:对于“市场机制”这个词,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还是用通俗的话来分析:第一,教育要不要有竞争?当然是要,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好歹之分,当然现在也是大有竞争。第二,竞争要不要有一套规矩,是按照合理的规矩竞争还是恶性竞争?其实竞争的规则就是市场制度。第三,政府究竟是市场的参与者还是应超脱于市场之外?一种做法是,在市场中,政府一方面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另一方面也是一定程度上的教育购买者。由于某些原因,政府要为某些类型的教育服务付账,包括义务教育,也包括一些非义务教育。有些东西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所必需的,而它不可能对受教育者带来很大收益,换句话说就是市场价格不高,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天文、梵文等。在这些领域,市场没有优势,政府应该出资,为全社会购买相关人才培养这种教育服务,以弥补市场之不足。但政府付账完全可以按照市场的方式来做,而不应超越市场,另搞一套。

 

经济观察报:那是不是也可以允许更多的民营学校发展?

 

顾昕:总的原则是市场愿意提供的就应该放开。例如,会计、金融、法律等学科,学生学完之后有很大的经济回报,学生或其家长愿意为此而支付高学费,那么对这些领域就要放开,由市场发挥作用。

 

经济观察报:在大学学费征收方面,是否也应给予大学更多自主权?

 

顾昕:学费完全是可以放开的,由学生自己来判断交这笔钱值不值。在这个方面,政府可以做的事情是设定一定比例的助学金,对那些确实能考上、学校也愿意招收但无力付学费的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一定的补助。国家助学金实际上是给予社会的一笔资本,可以引导社会资金,最终实现公平等社会目标。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学校也会主动向贫困学生提供一些资助,这对学校的社会声望会有很大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是它的一笔无形资产。现在连营利性的企业都强调要有社会责任了,何况学校这种非营利组织呢?

 

经济观察报:现在有人担心放开之后学费就会不断上涨,使上大学变得更加昂贵,导致很多人上不起学。你怎么看?

 

顾昕:放开学费是有前提的,就是要落实学校的自主权,在学校变成真正独立法人的前提下,在展开竞争的前提下放开学费管制。这样,学校就不可能随意涨价了,因为它必须考虑到与其他学校之间的竞争,要吸引好的学生。我们提倡落实学校的自主权,其中就包括了学费设定的自主权。

 

经济观察报:总体来看,为什么要强调学校的自主权?

 

顾昕:促进高等教育的竞争,是教改的一个切入点。为什么?因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高等教育培养不出足够的人才。人才都是多样化的,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但现在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都是一个样子,“千校一面”。有人把这形容为“教育行政化,大学官场化,教师奴才化,学生功利化”,所谓“新四化”,这是不行的。此外,我们还经常说要发展素质教育,并极力批判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好处尽人皆知,应试教育的坏处也几乎无人不知,但现状就是改变不了。为什么?关键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推进素质教育是政府的事,认为政府应就所谓“综合素质”设定一些标准,采取一定措施把这种选拔或培养出来,还有人把“综合素质”和才艺画等号,这些都是荒谬的。

 

素质是多元的。不同的素质在不同情形、场合和行业中有不同的用处,没有优劣之分。所以,要发展素质教育,就要推动教育多元化,而最要紧的是大学多元化,培养多元人才,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成功。没有必要由政府来推动所谓的“素质教育”;如果这样做,那么唯一能够得到促进的“素质”就是顺从政府的“素质”。政府唯一要做的就是促进大学多元化。

 

经济观察报:如何来促进大学多元化?

 

顾昕:就是要落实大学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的种种干预要一步步地削减。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学在招生时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不像我们现在所做的,只给予5%、10%的自主权。如果限定了自主招生的范围,种种问题就会出现,比如以什么标准来挑选这些人,在挑选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腐败等。而且,这样挑选出来的人肯定是“全才”,而不是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偏才”,不利于教育多元化。这其实是把自主招生给赶到“羊肠道”上去了,肯定会出现这些问题。如果所有大学实行百分之百的自主招生,就能避免这些问题。 条条羊肠道与条条大道,根本不是一回事。

 

同时,考生也必须有百分之百的自主选择权,可以自由报考学校,至于能不能被录取,则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和国家没有任何关系。考生的投档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这样的话,一个考生或许能被更多的大学录取,可以轻松地选择大学了。大学必须竞争起来,自然就会重视那些具有独特素质的考生,这就促进了多元化和素质教育。

 

经济观察报:这样会不会导致有些学校只挑选那些高收入家庭的学生?

 

顾昕:也许某些学校只招收权贵学生。假如某些学校设定的学费标准比较高,只要有钱就招,这样的学校顶多能生存5年,就会在竞争中垮掉,优秀的教师也会远离这样的学校。谁喜欢给“高衙内”当老师呢?当然,个别擅长把“高衙内”调教为栋梁之才的优秀教师例外。

 

有人说全国自主招生会带来天下大乱,腐 败横行,这怎么可能呢?就算有些学校会出现腐败,招了几个“高衙内”,但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这条“羊肠道”不让他走,那边还有“阳关道”呢?不像我们现在的招生制度,把学生逼到一个没有退路的地方,一旦不被录取就只能选择较差的学校,或者被迫复读。而我们主张的这种体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百分之百自主招生,学生百分之百自主择校,这两点一实现,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

 

经济观察报:但对于给予学校更多招生自主权,很多评论都说,这可能滋生更多腐败。

 

顾昕:所有这些评论都是模糊了焦点,因为他们评论的是现在的自主招生录取程序与标准是否合理的问题,而我们的建议是不要在“羊肠道”上或在“鸟笼子”里自主招生,而应该全面放开。只有多元化才能带来公平。

 

很多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反而会给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造成迷惑。唯一有意义的争论是应该以多快的速度给予学校百分之百的自主招生权。这与任何有限度的自主招生都是截然不同的游戏,它们之间的差别超过了足球和橄榄球的区别,甚至超过了足球和篮球的区别。那些“羊肠道”上的自主招生所带来的一切问题,都不足以抹煞百分之百自主招生的合理性。在百分之百自主招生的体制下,现在能上大学的所有人照样能上,某些因为现有高考或招生制度上不了大学的人,也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上大学。有的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

 

经济观察报:也有人认为,目前的高考制度虽然不合理,但它毕竟提供了分数这个单一的衡量标准,还是有一定公平性的,如果以后都自主招生,自定学费,那么财富可能会成为更重要一个因素。你怎么看?

 

顾昕:这个问题已经说了,财富怎么可能成为重要因素呢?我们现在高校每年招收600万学生。实行百分之百自主招收之后,大学估计至少还要招收600万人。怎么可能以后的600万学生都是富家子弟或 “高衙内”呢?

 

oNormal">假如现在有一位来自边远地区贫困家庭的考生取得了很高的分数,向某一个学校递交了申请,学校怎么会不录取这样的优异人才?如果不录取他,争相录取其他家里有钱而分数差不多甚至还低 的学生,以后的教育质量能保证吗?

 

这些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担心。即便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有补救的方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可以设立奖学金,学校也可以吸收社会赞助,补助那些贫困学生。一旦学校自主化,不再一天到晚地计算政府给它拨多少钱,它就会更多地思考融资问题,吸取各种各样的社会捐助。

 

经济观察报:就是说归根到底,大学不仅在招生上要自主,在行政、经济等方面都要自主?

 

顾昕:大学改革说实话是整个教育与发展的龙头。现在是高考招生制度这个指挥棒引导着中学教育乃至义务教育,甚至学前教育。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高等教育改革,这个终端改善了,整个教育体系就改善了。高校改革就三个字——多元化,而自主化是实现多元化的手段。多元化不能形成的根源就是行政化,“去行政化”的根本在于改革政府和大学的关系。政府该管的事情有三:其一,最低质量保障;其二,购买某些教育服务;其三,以助学金等方式处理教育公平问题。政府在这些方面负起职责,其他方面应该全部放开,高等教育改革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