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 10th

You are here: 研究与评论 监管 余晖:“打的难”症结何在

余晖:“打的难”症结何在

E-mail 打印 PDF

导致北京市及许多城市高峰时段“打车难”的原因,是当前极为不合理的出租车总量控制和准入歧视

 

余晖:“打的难”症结何在?

http://opinion.caixin.cn/2011-11-08/100323530.html

2011年11月08日 财新网

 

【背景】日前,北京市交通委针对市民“打车难”给出回应,严禁出租车以交接班为借口拒载。并规定,市民可就此投诉。

在拥有6.6万辆出租车的北京,市民们在每天的早晚高峰,以及雨雪天气情况下,却常常打不到车。

《新京报》调查称,“打车难”是因为有很多出租车在高峰时段停运交班,并称“道路拥堵严重”、“油价攀升”、“份钱居高不下”是出租车司机选择此时段停运交班的“划算选择”。

“打的难”并不限于北京,这个问题给许多城市的市民带来了不便。有出租车司机认为,“打车难”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出租车司机“份钱高,赚钱少”。但一些出租车公司老总却认为,公司每辆车每月收益仅有400元,他们提议,将原有的等候5分钟的2元,改成3分钟2元,让司机在交通拥堵的压力下能够有经济保障,就不拒载了。这些诉求果真切中要害了吗?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主任、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认为,北京市高峰时段出租车运力严重不足,出现“打车难”的真正症结是当前极为不合理的出租车总量控制和准入歧视。

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补充部分,又具备部分公共产品的性质,是一个需要政府适当管制的市场。但是,余晖认为,当前的总量控制并不是根据市民的自然需求为标准的,这导致目前北京市出租车市场的供给缺口至少高达3万辆。北京市的在册出租车多年来徘徊在6.7万辆左右,屡遭打击的“黑车”却高达9.2万辆之多。

余晖不赞同个别出租车公司老板提出的调高等候费的做法,“为什么出租车公司的利益就不能损失哪怕一毛?为什么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结构里,出租车公司就不能通过降低自己的成本来安抚出租车司机?在上次调价时提供给听证会代表的《关于调整本市出租车汽车租价的申请》中,我们随处可见那些叫苦叫难的公司们的财务报表中居然有那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成本’,在扣除这些‘成本’后还有那么高的利润率!”

在余晖看来,由于出租车行业的“法定垄断性”,再出台“上调价格”的方案,实质上是以让广大消费者承担成本的代价,为某些个人或组织创造高额垄断利润,这是极大的社会不公平。

放开数量控制,取消出租车市场的准入歧视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因此,余晖建议,在保证目前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用一到三年的时间逐步增加出租车投放量,使北京市出租车总量达10万辆甚至更多。同时允许符合投标资格的个体司机或公司(不包括现有公司)参与增量出租车经营权的公开招标,由此选择能够自我承担市场风险并具备优质竞争力的经营主体。■

(财新记者 杜珂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