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 22nd

You are here: 研究与评论 健康政策 医改要提升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医改要提升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E-mail 打印 PDF

中国医改,改变的不只是中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象,巨大的消费市场结构的变化,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把握好机会,中国很有希望成为世界医药产业发展的增长动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发展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这些就是医改为我们带来的希望

医改要提升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关志强 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是药品消费大国。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IMS估计,目前中国是世界排位第五的药品消费市场,到2013年中国将排在全球第三位。200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超过1.4万亿,其中药品支出将近50%,同年,中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7913.97亿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对健康投入的增加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来自国际资源整合和国内投资加大的双重利好。

 

制药巨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靠一两个专利产品带来巨额收益,这种“重磅炸弹”型发展策略的风光不再。靠巨额投资获得“重磅炸弹”也被证明具有重大投资风险。目前世界制药巨头正在调整发展战略,分散风险,寻求后“重磅炸弹”期的发展途径。近年来,制药行业的一系列并购和调整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战略资源整合。中国、印度已经成为跨国制药巨头战略竞争的重点市场。

 

中国的城市化,国际化,老龄化和疾病谱的转变为制药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中国市场巨大,国内企业在安全性、有效性和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受限于质量、规模、管理效率和国际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制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至今还没有能够广泛参与国际市场供应,强大的生产能力并没有产生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效应,迅速增加的大量投资还没有能在战略层面拉动核心产业群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长此以往,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堪忧。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医药方面还是一个产品和服务输入型大市场,是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不是研发制造强国。

 

医改使中国有机成为医药研发和制造强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医药产业获得了长足进步,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人才、技术、市场和管理的基础。目前中国有72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其中少数企业已经在技术、生产和服务能力上与国际接轨。另外,全球主要制药巨头都在中国有了20余年的快速发展,并且正在调整他们的国际布局,将中国作为他们研究开发和技术转移的一个重点市场,试图通过创新和转移成熟技术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应对后“重磅炸弹”时期的增长需求。

 

世界医药产业正在巨变,中国更要适时调整,路线图的选择迫在眉睫。 一个重要的选择可以是接受国际标准、实现结构调整和升级,抓住一切机会进入国际药品供应链高端。随着中国医改的深入,医药卫生体制的完善,人们必然要关注巨额医药卫生投入,能否提升中国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在中国造就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中国要特别关心通过加大投入,我们不仅仅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药产品和服务,同时能够把中国制造的优势融入到国际市场,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提供安全有效的,物美价廉的服务,中国的医药产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支柱。

 

中国医改已经为这些设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医改使医疗卫生支出由分散的个人承担为主变成集中的公共支出为主。2008年底,公共支出已经达到卫生总费用的60%,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25%,达到3594亿元;社会卫生支出为35%,达到5066亿元。这种量的变化,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资金保证。中国可以利用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和核心竞争力。中国可以立足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通过战略购买的政策导向鼓励发展核心技术,开发更多的与国际接轨的产品和服务。

 

关于医药产业增长方式的议论从来不绝于耳。但是,一些战略层面的讨论至今还没有破题。比如:

 

• 通过战略合作、并购和建立品牌等,推动中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接收国际普药先进技术在中国的扩散和使用,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 通过市场换技术、换品牌、联合推广等方式将中国制造的普药推向国际市场,为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 通过联手世界制药巨头在行业标准和产品研发方面共享成果,使中国制药业能够进入产业链的高端。为中国成为世界制药的新兴创新力量搭建国际平台。

 

中国医改,改变的不只是中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象,巨大的消费市场结构的变化,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把握好机会,中国很有希望成为世界医药产业发展的增长动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发展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群,这些就是医改为我们带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