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旗帜下的电力行业未来10 年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吴疆
总纲
低碳旗帜下的电力行业未来10 年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1、指标设置
2、数值测算
3、体系分析
传统的电力技术经济指标VS 低碳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二、国际语境
未来10 年我国电力发展规划的特殊背景
1、跨界性
2、阶段性
3、周期性
4、国际性
(1)低碳:一种新的国际语境(2)四种低碳理念(3)四项国际承诺
三、低碳指标
1、指标测算
(1)碳汇(2)水泥VS 化石能源燃烧
2、指标分析
(1)内部激励>国际对比(2)绝对减排VS 相对减排(3)低碳发展战略核心
四、、低碳指标
1、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1)历史发展(2)国际比较(3)变化趋势
2、化石能源的单位耗能排放系数
(1)能源结构(2)系数测算
3、单位GDP 能耗
(1)历史发展(2)国际比较(3)指标测算(4)战略意义
4、中国能源供需的特点
(1)低消费,高浪费(2)低资源,高需求
5、电力行业能效的特点
(1)最大耗能部门(2)产业效率= 能源效率(3)节能潜力(4)产业环节协同
五、低碳指标——电力行业(1)
1、电力C02 排放形式
(1)基本建设VS 生产运行(2)直接VS 间接(3)责任VS 非责任(4)主营VS 非主营
终端用电分配系数=(1- 厂用电率- 线损率+ 厂用电率* 线损率)
2、厂用电率
(1)历史发展(2)国际比较(3)改进途径(4)指标测算
3、线损率
(1)历史发展(2)国际比较(3)改进途径(4)指标测算
4、分配系数
(1)历史发展(2)国际比较(3)影响因素
5、释放电量与节约电量
(1)历史发展(2)指标测算
六、低碳指标——电力行业(2)
1、单位燃料C02 排放系数
(1)指标简化(2)统计范畴
2、煤耗率
(1)历史发展(2)国际比较(3)改进途径(4)指标测算
3、化石能源电量比重
(1)指标对接(2)历史发展(3)国际比较(4)指标测算
4、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
(1)历史发展(2)影响因素(3)指标测算(4)国际比对
七、低碳指标——电力行业(3)
电力行业低碳指标与国家低碳指标的对接
(一)算法一
(二)算法二
1、单位GDP 电耗
2、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3、能源终端消费比例
4、“单位GDP 能耗”与“单位GDP 电耗”
5、电力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
八、低碳指标——电力行业(4)
1、排放总量
(1)电力(2)电力PK 非化石能源
2、减排量VS 减排比例
(1)历史发展(2)指标测算
3、“终端用电排放系数”
(1)历史发展(2)因素分析(3)政策动向
九、低碳指标——电力行业(5)
1、发电业务VS 供热业务
2、指标的变化
(1)煤耗率(2)化石能源电量比重(3)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
3、因素分析
4、未来趋势
数据来源与参考文献
作者后记
图、表、公式索引
图(1—49)
005 图1、1978—2009 年电力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
005 图2、1978—2009 年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
006 图3、1978—2009 年终端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
006 图4、“七五”—“十一五”电力行业CO2 相对减排量及减排比例
014 图5、世界各国CO2 排放三大统计数据高峰的演进历程
014 图6、1952—2005 年我国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
018 图7、1978—2009 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与水泥生产
019 图8、1990—2007 年中国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
021 图9、1900—2005 年世界一些国家“人均累计CO2 排放量”
025 图10、1991—2007 年能源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
026 图11、1957—2009 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与能源消费总量
027 图12、1980—2007 年世界及中国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
033 图13、1997—2007 年我国单位GDP 能耗
035 图14、2004—2008 年世界GDP 与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速
037 图15、1978—2009 年我国城镇化率、工业化率以及人均GDP
039 图16、电力行业各环节能效图
042 图17、典型燃煤电厂的生产流程图
043 图18、1952—2009 年我国发电厂的厂用电率
053 图19、1952—2009 年我国电网线损率
058 图20、1978—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分配系数
060 图21、1978—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分配系数的影响因素
063 图22、“六五”—“十一五”改进用电分配系数的效果
068 图23、1949—2009 年我国发电厂煤耗
077 图24、2001—2009 年我国6000 千瓦及以上机组之平均单机容量
074 图25、典型发电机组煤耗率—负荷率特性曲线
076 图26、2015 年供电煤耗测算
077 图27、2020 年供电煤耗测算
078 图28、1980—2007 年世界及中国化石能源消耗占比
079 图29、1980—2008 年主要化石能源世界储产比
083 图3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例
086 图31、1957—2009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087 图32、1980—2007 年世界及中国非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
091 图33、1978—2009 年我国电力消费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
096 图34、“六五”—“十一五”我国电力(发电+ 供热) 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变动趋势
035 图35、我国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的统计数据对比
104 图36、1990—2007 年我国单位GDP 电耗
106 图37、1980—2007 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110 图38、1978—2009 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与电力消费弹性
112 图39、1978—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 发电+ 供热)CO2 总排放量走势分析
113 图40、2002—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CO2 排放及有关能耗比例分析
114 图41、2002—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与化石能源消费变动对比
118 图42、1978—2009 年我国终端用电量走势分析
119 图43、1978—2009 年我国“终端用电排放系数”走势分析
121 图44、1978—2009 年我国“终端用电排放系数”的影响因素
124 图45、不同历史阶段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127 图46、1978—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发电业务、供热业务对比
130 图47、供热因素对煤耗率的影响
132 图48、供热因素对化石电量比的影响
133 图49、供热因素对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的影响
表(1—92)
007 表1、2015、2020 年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指标测算
007 表2、传统的电力规划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008 表3、传统指标体系VS 电力行业低碳发展指标体系
008 表4、未来10 年电力行业低碳发展指标体系
012 表5、《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及其增温系数
012 表6、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结构
017 表7、1994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018 表8、1978—2009 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与水泥生产
020 表9、1973—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单位GDP 碳排放强度
022 表10、1973—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人均碳排放强度
023 表11、1973—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单位能源的碳排放强度
028 表12、2007、2008 年世界一些国家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029 表13、世界能源统计与研究机构对2030 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的预测
029 表14、1978—2009 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结构
031 表15、1978—2009 年我国单位能耗CO2 排放系数与单位化石能源消费的CO2 排放系数
031 表16、对2015、2020 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
033 表17、1997—2007 年我国单位GDP 能耗
034 表18、1973—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单位产值一次能源供应量
036 表19、1990—2008 年世界一些国家人均(一次)能源消费
036 表20、1990—2008 年世界一些国家单位产值(一次)能源消费
036 表21、2008 年主要能源资源中国与世界水平对比
038 表22、1970—2006 年世界一些国家火电厂热效率
045 表23、1990—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厂用电率
046 表24、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发电量结构
046 表25、1990—2008 年世界一些国家煤电(发电量)比重
046 表26、1997—2009 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
047 表27、“十一五”以来我国燃煤机组单机规模与厂用电率的相关关系(抽样实测)
047 表28、美国燃煤机组历年投运容量统计(截止2007 年)
048 表29、2015、2020 年火电机组预测
049 表30、2001—2009 年厂用电率分部计算表
051 表31、2015、2020 年厂用电率分部预测表
055 表32、1990—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线损率
055 表33、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用电量与领土面积
056 表34、国际能源署(IEA)对2008—2030 年全球电力投资的预测
058 表35、1978—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分配系数
060 表36、1990—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的电力行业分配系数
064 表37、2015、2020 年我国电力行业分配系数的测算
066 表38、2002—2009 年单位发电燃料CO2 排放系数
067 表39、2002—2009 年单位(发电+ 供热)燃料CO2 排放系数
068 表40、2002—2009 年我国单位能耗的CO2 排放系数
069 表41、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火力发电结构
072 表42、1970—2006 年世界一些国家供电煤耗
073 表43、2001—2009 年我国6000 千瓦及以上机组之平均单机容量
073 表44、2009 年我国燃煤机组单机规模与发电煤耗的相关关系(抽样实测)
074 表45、“十一五”期间我国关停小电厂的情况
074 表46、“十一五”以来我国不同单机规模燃煤机组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抽样实测)
075 表47、1981—2009 年我国各阶段新增发电装机规模
078 表48、能源分类表
079 表49、1980—2008 年主要化石能源世界储产比
080 表50、2008 年主要化石能源分区域储产比
081 表51、目前我国各主要发电形式的设备利用率
081 表52、2020 年较高电力需求情景下不同装机供给方案对比
083 表53、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例
085 表54、1990—2008 年世界一些国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例”
087 表55、2007、2008 年世界一些国家“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088 表56、202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规划情况
089 表57、2009 年底核电项目在建规模
089 表58、2008 年我国各类非化石能源利用情况
090 表59、非发电类非化石能源2010—2020 年规划量对比
091 表60、1978—2009 年我国电力消费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
091 表61、世界一些国家电力消费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
092 表62、世界能源统计与研究机构对2030 年全球发电量的预测
094 表63、1978—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发电业务)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
095 表64、1978—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发电业务+ 供热业务)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
096 表65、“六五”—“十一五”我国电力(发电+ 供热)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变动趋势
097 表66、1978—2009 年我国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
098 表67、2015 年、2020 年我国电力CO2 排放强度预测算
099 表68、1990—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单位发电产热的CO2 排放
099 表69、1990—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煤电比重
100 表70、1990—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单位( 燃煤) 发电产热的CO2 排放
102 表71、1978—2009 年电力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
103 表72、2015、2020 年我国电力行业低碳发展指标测算
105 表73、1990—2007 年世界一些国家单位GDP 电耗
106 表74、1990—2005 年世界一些国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107 表75、1990—2007 世界一些国家能源终端消费比例
108 表76、2015 年、2020 年我国电力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测算
113 表77、2002—2009 年我国电厂CO2 排放的燃料结构
113 表78、2002—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CO2 排放及有关能耗比例分析
115 表79、2002—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与化石能源CO2 排放结构
117 表80、“七五”—“十一五”电力行业CO2 相对减排量及减排比例的测算
117 表81、2015、2020 年相对减排量及减排比例的测算
118 表82、1978—2009 年我国终端用电量走势分析
119 表83、1978—2009 年我国“终端用电排放系数”走势分析
121 表84、1978—2009 年我国“终端用电排放系数”的影响因素
123 表85、2015、2020 年不同政策效果测算(1)
124 表86、2015、2020 年不同政策效果测算(2)
127 表87、1978—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供热业务基本情况
127 表88、1978—2009 年我国电力行业发电业务、供热业务对比
129 表89、2002—2009 年发电业务、供热业务的燃料结构
130 表90、供热因素对煤耗率的影响
132 表91、供热因素对化石电量比的影响
133 表92、供热因素对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的影响
公式(1—45)
003 公式1、电力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A)
003 公式2、 终端用电排放系数(表达式A)
003 公式3、终端用电分配系数
003 公式4、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A)
067 公式4-1、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A 之简化式)
003 公式5、单位燃料CO2 排放系数
004 公式6、电力CO2 排放总量(表达式A)
004 公式7、电力CO2 减排量
004 公式8、电力CO2 减排比例
016 公式9、国家“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
024 公式10、能源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A)
024 公式11、单位能耗CO2 排放系数
024 公式12、单位化石能源消费的CO2 排放系数
024 公式13、能源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B)
042 公式14、厂用电率(表达式A)
051 公式15、厂用电率(表达式B)
052 公式16、线损率
058 公式17、电力行业分配系数
058 公式18、(终端用电分配系数+ 电力行业分配系数)
058 公式19、终端用电量CO2 排放量
058 公式20、电力行业用电CO2 排放量
062 公式21、“释放发电量”
062 公式22、“释放比例”
062 公式23、节约发电量
062 公式24、节约比例
063 公式25、(“释放电量”/ 节约发电量)
065 公式26、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B)
067 公式26-1、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B 简化式)
069 公式27、发电煤耗
069 公式28、供电煤耗
076 公式29、总煤耗率
083 公式3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085 公式31、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
090 公式32、非化石能源用于发电的比重
101 公式33、电力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B)
104 公式34、电力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C)
105 公式35、单位GDP 电耗
108 公式36、电力部分“单位产值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D)
108 公式37、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表达式C)
111 公式38、电力CO2 排放总量(表达式B)
119 公式39、 终端用电排放系数(表达式B)
119 公式40、电力CO2 排放总量(表达式C)
126 公式41、热电煤耗比(P)
126 公式42、行业热电比(K)
129 公式43、煤耗率(发电+ 供热)
131 公式44、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发电+ 供热)
132 公式45、单位电量CO2 排放强度(发电+ 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