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15th

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下一個Groupon?
Posted 周日, 2011年 02月 06日 By ChangCe
下一個Groupon?哈佛華裔生想出了一個讓商家、消費者都無法拒絕的新點子

by Mr. 6 on January 26th, 2011

http://mr6.cc/?p=5668


這周看到美國有一個極有趣的新定價模式,它的高度,讓它可能可以挑戰「Groupon」兩年前的那種態勢,據當地的《Boston Globe》報導,這是一位哈佛剛畢業的華裔年輕創業家張怡芳(譯音,Yifan Zhang),決定挑戰「健身」的事業,創立了一個新的健身中心的獲利模式,她稱為「Gym-Pact」,中文翻成「健身合約」。

這個「Gym-Pact」,你想健身,可以免費加入。免費加入後,免費使用健身的設施,只有在你今天明明該來健身,卻沒有出現在健身房裡?那麼,你就要付錢了!

換句話說,你看到在健身房運動的那些人,他們並沒有付錢,反而是「沒看到」的那些人,是由那些人來支付、支持這間健身房,讓這間健身房繼續存活下去!

你說,這樣的定價模式,有道理嗎?

有!

首先,Gym-Pact打的旗幟是,它是要來幫助大家「約束」自己的,大家都只會在那邊說要每周健身三次,但大家都無法實現諾言,因此,Gym-Pact說服大家,來吧,免費的健身房!如果你沒按時來,才需要付錢!這位創業家很有信心,因為她從哈佛經濟學教授那邊學到,人們對於哪種事情最容易有動力?雖然未來的「夢想」(變瘦、變更健康)會很有動力,但人們傾向對「立刻的好處」會「更有動力」,所以,Gym-Pact不至於被人說是在「騙」用戶的一時衝動,因為應該會有一些客戶真的因為Gym-Pact而開始每天運動、每天享受「免費」的運動!

簽約的時候,客戶不必繳一毛錢,但,Gym-Pact應該會先留下客戶的信用卡號碼,雖然客戶一開始要謝謝創業家幫他們付錢,讓他們可以免費加入這個健身房立刻開始運動,但只要有一個星期沒有好好照著原定的運動日期過來,Gym-Pact就馬上收了25美元,如果整個「不玩了」,那麼Gym-Pact要馬上收75美元。

更有趣的是後面的設計,你說,創業家是要自己開健身房嗎?

不,原來,她只需要去和一些健身房談,健身房會給她優惠價,讓她代替那些想運動的客戶,以優惠價,來「大量購買」十個、二十個、甚至上百位的健身房會員卡,你說,哪一家健身房會反對呢?這為它們瞬間帶來平常好幾倍的生意呢!全部的「風險」,都由Gym-Pact自己承受了呢!所以,目前他們似乎很輕鬆就已經和二間知名健身中心談好了,這兩間分別是「Bally Total Fitness」和「Planet Fitness」。像後面才談成的Planet Fitness,一開始就和他們買了二十位會員,商家真的是「眉開眼笑」啦!

但,更妙的來了,Gym-Pact會賠錢嗎?

可能會,但,它更有可能賺到不成比例的「超豐厚利潤」!為什麼?

Gym-Pact等於一開始就「打亂」了市場的價格。怎麼說呢?由於一開始是「免費」(或者是非常誇張的二三折的大折價),所以這些用戶幾乎是想都不必想,就直接簽約了,問題是Gym-Pact之後會開始扣錢,你說,他們可以扣多少錢?大家覺得,Gym-Pact可以扣的最大額度,應該要比一般健身房還高,還是低呢?答案是:高!如果原本一個月健身只要30美元,Gym-Pact可以大膽的叫沒遵守或提前結束的付75美元,而這些客戶還都會想要付,因為他們都「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不會被罰款,一定能繼續享受這個美好的免費健身!而且,客戶也會知道,Gym-Pact應該賣高一點,因為,這就好像保險公司一樣,為了要負擔其他人的「理賠」,每個人理所當然的應該多付一點,這樣的邏輯,讓Gym-Pact的定價可能可以非常的「海闊天空」,天啊!類似Gym-Pact的這樣的獲利模式,可能可以瞬間做出一間類似保險公司的規模,現金一大堆,多到必須趕快拿出去投資不動產或什麼!

而且……

而且,保險公司,一般人不能亂開保險公司的!但Gym-Pact呢?有相關法令的規範嗎?沒有啊!沒有規範!我們問:客戶又不必先付錢,目前的法令要怎麼管?

哇塞,這個點子讓我非常興奮,已經努力在想,還有什麼點子是類似Gym-Pact的呢?

不只是對創業家,對於行銷人員來說,Gym-Pact也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方向。一般我們做生意,當然是盡量給潛在的客戶一些「誘因」,採用折價、削價、砍價、跳樓價,讓客戶會想要過來試試看,但這位華裔創業家的想法卻很特別,它以免費成「誘因」,但利用客戶一定會自己出狀況、自己會放棄了他們的福利,客戶無話可說,商家也高興的賺。之前我們看到類似的邏輯出現在Rebate券,客戶懶得寄回去,商家賺到了;類似的邏輯也出現在禮券簿,預購了一大堆為了貪便宜,期限內卻用不完,但以上的都是「有價」,我們可以來想一想,還有哪些是可以讓客戶「免費加入」的?

目前Gym-Pact唯一缺點是,它的定價的「變化性」還不夠,未來應該有各式各樣的變化模式,讓人們可以更依照他們現在的狀況,設計出最適合他們自己的「健身時程」,這樣一來,有更多人會想加入這個瘋狂的免費健身服務,而且,只要「人性」永遠都是這樣,那麼,Gym-Pact永遠都是賺錢的。人類就是永遠都是太相信自己的決心,那麼,Gym-Pact永遠都會賺錢,而人類也得乖乖的付錢,「都是為你們好啦!」

我想,當初的Groupon也是摸出了一套新的邏輯,讓商家有興趣,客戶也有興趣。現在,Gym-Pact也是摸出了一套邏輯,目前看來,似乎商家也無法拒絕(因為Gym-Pact都直接幫他們付好錢了),而客人也同樣的無法拒絕。這位年輕的華裔女創業家的這次創業絕對不只是小眾的健身市場的創新模式而已,大家快來想一想,下一個Groupon或許已經「呼之欲出」!
打猎、种树和农庄——我的生意模式
Posted 周日, 2011年 02月 06日 By ChangCe
季琦:打猎、种树和农庄——我的生意模式

《创业邦》杂志 文/季琦

作者为中国著名企业家、汉庭酒店集团(NASDAQ.HTHT)创始人、执行董事长,他也是携程旅行网(NASDAQ.CTRP)、如家酒店连锁(NASDAQ.HMIN)的联合创始人,博客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jiqiht

从出校门起,我做过三种不同种类的生意,概括起来挺有意思,和大家分享。

最开始是卖电脑和做系统集成,一个个订单去争取,一个个项目去打拼,要不停地销售、公关。那个时候,喝不完的酒,吃不完的饭局,肚子一天天圆起来(啤酒肚),血脂一天天高起来。年轻的时候还可以仗着身体好,有点本钱,拿着青春赌明天。

这就像打猎,每次出门不知会碰上什么?也不知道能打到什么?是兔子、是野猪,还是老虎和狮子?运气不好也会空手而归。碰上兔子,第二天还得出去寻找猎物,否则养不活大家;碰到山羊、麋鹿那是最好;要是碰上野猪、老虎,有时还会受伤,弄不好被它们吃掉也有可能。

打猎会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吃了上顿愁下顿,一直在奔波,努力维持着最基本的生存。勤奋和努力也能够过上殷实小康的生活,但不会“发财致富”。而且生活的质量不高,年纪大了就拼不了了。因此,我一直努力想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后来和几个朋友一起弄了个携程网。搭好框架,确立了行业地位,生意自然来了。平常也不用去喝酒应酬,维护好服务平台就行。

这有点像种树。树种下,只要根基扎实了,树长得足够高,能够获得足够的阳光和雨露,就可以享受它的果实了。

再后来做经济型酒店,选址、装修、日常营业,又有点像开荒种庄稼:在合适的位置选好地方,平整、播种,日常维护和料理,一季收割一次。

不需要像做项目一样去“讨生活”,但要在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庄稼品种来种(选址和产品类型)。选错了,后期再辛苦也是徒劳。就像华东种植甘蔗,就会因为过多的雨水和不充足的光照,甘蔗的含糖量不高;而选择喜水好阴的水稻却是最合适。

土地的平整和播种(设计、装修)也非常重要。如果开荒出来的地块是块“漏地”(渗水、异味等隐性装修毛病)——不储水,那么水稻就会因为缺水而产量很低;要是播种过密(房间太小),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阳光和养分而营养不良;秧插得太稀(房间过大),又会影响产量。

而日常的维护(日常经营)也非常重要,既要灌溉、施肥,也要除草、灭虫害,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出问题。

当然,遍布全国的连锁酒店就像大农庄,大兵团作战,规模化运作,需要专业的管理,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持。

种庄稼相对容易,种树技巧性强一些,但要做个大农庄,就非常难。尤其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农业社会中,发展现代农业绝非易事,但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所在啊!
给支持禁止父母携子行乞的人
Posted 周四, 2011年 02月 10日 By ChangCe
给支持禁止父母携子行乞的人
兰小欢


除非禁止乞丐生育,否则父母行乞,必然把孩子带在身边。要不然能怎样?难道送到一个月一千块的幼儿园么?所以,绝大部分为人父母的乞丐,身边都有个打扮得破破烂烂的小乞丐,不得不一起浪迹天涯,你要怎么禁?

于是你说,我不禁那些跟在父母身后的小鼻涕虫,我只禁那些确实伸手行乞的小可怜儿。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决定对每家的乞丐都观察24小时以上,确认孩子有行乞行为之后,才冲上去禁。

但是别忘了,孩子对父母有爱,孩子会模仿。也许父母从来没教唆过孩子行乞,但浪迹天涯耳濡目染,孩子也终于伸出手来。这时候,你指望父母怎么办?严加管教?还是不得不忍痛一起讨口生活?你观察到儿童行乞,你怎么区分是父母教唆使然呢?还是模仿之下的必然结果?

你说,确实,我区分不开,但那不重要,我看见儿童行乞就要禁止,谁管是什么原因啊?!

我们在城市生活的人,可能都去过外地老乡开的小饭馆,小卖部,水果摊等等。他们的孩子,也只能和他们一起待在这些“工作地点”,幼儿园的价格,不可能负担的起。有时这些孩子会帮着收个钱,扫个地,端端盘子……甚至是全职帮着收钱扫地端盘子在厨房里帮忙,在所谓的城乡结合部地区,多得是这样的例子。与这些童工相比,随父母行乞的童乞有什么不同呢?不就是因为父母职业不一样,自己模仿的行为也不一样么?你怎么不呼吁连带这些老乡的孩子的劳动也一并禁了呢?

你说,说得对,童乞和其他童工一样,必须都得禁了。外地老乡的孩子,不管啥职业,都不许帮着干活。童工是社会的耻辱,是社会的毒瘤,必须禁止。

从前有个国家,富人吃肉,穷人吃米,最穷的人也不屑于去偷去抢,所以只能吃屎。后来科学家发现,吃屎不仅对肠胃不好,还污染空气,还有碍观瞻,是文明社会的耻辱,是社会的毒瘤,必须禁止。再后来,最穷的人就都饿死了,于是贫困问题就解决了,再也没人吃屎了。

童工和童乞都不是耻辱,也不是毒瘤,贫穷才是。你解决不了他们的贫穷,却想诉诸法律手段去阻碍他们谋生,你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呢?

你不让儿童行乞了,好,算你成功了,可下一步呢?他们的父母还是乞丐,这孩子也还是没饭吃,怎么办?新浪微博上某位意见领袖大袖一挥:“那民政低保和义务教育补贴就应跟上。”

恕我愚昧,我认为还不如直接建议他们移民美国,好像还更靠谱些。是这年头相信党相信政府的人越来越多呢?还是其实新浪微博上的这些名人们其实都是会写汉字的外宾?

这位意见领袖的言论还有:“只要孩子上街乞讨,就是违法行为,都可举报。乞讨孩子本来面向公众乞讨,也就不涉及侵犯隐私和肖像权。至于被送进派出所,确证非拐卖,也能给带孩子乞讨的家长制造成本,令他们放弃带儿乞讨。如果确系困难,那民政低保和义务教育补贴就应跟上。”

多好,给带孩子乞讨的家长“制造成本”,我看不如再多加一条:罚没乞讨收入。或者不如干脆禁止乞丐生育。

“如果确系困难”,啧啧,怎么叫“确系困难”?低保给我的钱只够我吃屎,我乞讨还偶然能吃口饭,或者我有饭吃了还想吃块肉,算不算“确系困难”?

此外,他还说:“以后,我们一定要狠下心来,不给他们一分钱。”啧啧,真是扶贫的不二妙招。



对各位的善心,我绝无半点怀疑;但在把心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之后,是不是也能给大脑松松绑?试着想想除了“何不食肉糜”之外的问题?

至于那些大义凛然义正辞严丧心病狂的所谓名人和意见领袖们,你们到底是糊涂虫呢,还是干脆就是王八蛋呢?



注:本篇就是讨论父母携子行乞,与倒卖儿童无关,关于人口贩子的讨论,见我的上一篇文章《关于儿童行乞》:http://www.bullock.cn/blogs/wglxh/archives/149485.aspx
西遊新記
Posted 周四, 2011年 02月 10日 By ChangCe
西遊新記
from histopolitan by sharpy

http://su.gotdns.com/pw3/all/kh/t/tongenzheng/xyxj/index.html

人類學家童恩正寫的《西遊新記》。書裡面悟空、八戒跟悟淨三人到美國麻州大學留學,最後還取得了博士學位。沙僧的博士論文名稱是《唐僧取經史》,一畢業麻州大學哲學系就要他終身教授的聘書,但悟淨對指導教授說:「我的事業不在美國,所以我絕不能留下來!」


第七回 三僧不忘本、認真去讀書:

光陰拈指,轉瞬過了半年,行者與沙僧,均順利地通過了「托福」(TOEFL)英語測驗。這「托福」測驗乃是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作為外語之英語測驗)之意,是美國語言學會專門為外國留學生學習英語準備的一套課程。它的特點是要求學生使用純熟,反應快。八戒由於平日依賴性強,總以為凡事有行者對付,不願意下苦功,所以考了三次,均不及格。眼見行者、沙僧都要升入本科學習,而他卻還要留在英語補習班,不由得心中發慌。於是來央求行者:「哥啊,你知道老豬腦子笨,英文是無論如何學不好的,你得幫幫我才行。」行者道:「八戒,我平日要你用功學習,你總是當耳邊風,事到臨頭,叫我如何幫你?」八戒道:「哥啊,你的辦法多,這『托福』考試,就托了你的福吧!」


看得我捧腹大笑。
再论打拐与禁童乞
Posted 周四, 2011年 02月 10日 By ChangCe
再论打拐与禁童乞
兰小欢
http://www.bullock.cn/blogs/wglxh/archives/149585.aspx

打拐这个目标,没有争议,不可能有。有争议的问题只可能是“怎么打?” 那些号称打拐的人,由于没有办法,所以实际上做的是推动禁童乞之事。这就是为什么打拐活动,突然转向了禁童乞。网撒大了,打不住鱼,就非得要捎上鳖。事情的结果往往和行事者的动机不符,而动机不过是动机,不会带来实际的伤害或好处,但结果会,所以让我们看结果。

至于禁童乞的困难,我上一篇文章说了一些,这里多些补充。

有人说给行乞儿童补贴,甚至认为其父母监护不力,需要剥夺监护权。那么,补贴的钱从哪儿来?从被挪用的公款里来么?剥夺监护权之后谁养着?福利院么?福利院里的惊悚故事还少么?补贴给父母规定他们必须用这钱养好子女?那为领这补贴,明天街上带着孩子行乞的人就翻番。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如果你想靠补贴或救济来解决童乞问题,这些问题绕不开。

而补贴,救济,甚至剥夺监护权的思路,无非就是认为觉得那些父母不称职,换成别人会对那孩子更好。所谓自大,以此为最。父母携子行乞大多是因为贫困,这和虐待儿童的人有本质不同。有人虐待儿童,你需要把坏人赶走,把儿童保护起来。但若根源是贫困,你怎么保护?上一段提出的问题怎么解决?

没人愿意见到乞儿,但这些人的建议,翻来覆去不过就是两词儿:禁止加补贴,而且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禁了再说。如此简单,世界上早没穷人了。国际社会给非洲补贴了半个世纪了,醒醒吧。

所谓禁止,当然就是立法禁止,但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盲目崇信立法?如果不能解决经济的基本因素,法条写的好有什么用呢?立法无非是给了执法者权力,你敢立法禁止儿童随父母行乞,下一步执法者就敢据此罚没乞讨收入,城管条例的恶果,见得还少么?是不是非得为了满足自己的道德洁癖而断了别人的活路?

有些朋友认为我光批评没用,有什么办法么?我当然没有办法了!因为我看见的不是童乞,而是背后的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公。解决不了背后的这些因素,你怎么禁止童乞?表明上禁止童乞当然容易,全部强制收容送到福利院里改做童工不就行了?但贫困和收入分配不公呢?这么大的事儿,别说我没有办法,就算我有办法也不敢贸然说出来,万一错了呢?!太祖经天纬地之才,为消除贫困和两极分化,惊天动地的实行了共产和人民公社,结果乞丐确实没了,都死光了。

事关重大,暂时没有办法,我们不得不谨慎从事慢慢考虑。恕我愚昧,“做点儿什么都比什么都不做强”,这种观念是怎么来的?难道做错也比不做强么?我一直以为只有政客才时时刻刻必须做点儿啥呢。此外,“就算只救了一个”,“万一”,“不惜一切代价”,这种观念哪里来的?“就算杀错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这不是奸臣曹操么?

没错,你可以铿锵有力的说“不做不错”。那请问,如果你做错事的成本,需要别人来承担呢?万一意见领袖们手眼通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严打禁了童乞,那些城门失火被殃及了的池鱼,他们招谁惹谁了呢?

我没有任何好办法,只能靠所学知识批评一些我认为是坏的办法,可能批评错了,事实上我希望我错了,我希望并祝愿相机的闪光灯明天就能照亮世界。但我的对错无伤大雅,无非是嘴片子功夫,就算放屁,也不过是阵转瞬即逝的臭气。但那些据说有数十万计的被调动起来行动的人呢?那通常是严打片头曲的三个月自首通告呢?难道,你们不该更谨慎一些么?难道,你们因为大义凛然就可以做丧心病狂的事么?

所有的办法都是摸索出来的。但对一个执法水平还停留在严打阶段的国家,动不动动用法律武器,是经常会死人的,请记住那些冤魂。同时别忘了,不是只有你们关心孩子,奶粉和地震的英雄们,还在监狱里关着呢,所以请你们行动之前记住问自己一声:你们最终依靠的权力和体制,是不是真的靠谱?



最后再附上三则新闻报道:

一位一线民警的看法:“我们接到报警也会前去调查处理,有很多确实是因为穷困才出来乞讨的,不如呼吁社会多点帮助这些人,让他们不用这样。”http://sinaurl.cn/hq5CHr

上海警方地铁里查乞讨儿童,发现乞讨背后全都是其亲人,没有一个人是被拐卖的http://sinaurl.cn/hqkRKs 警方只能批评教育。类似这样不符合观众期待的报道未能像那条6乞儿获救的假消息一样获新浪推荐。街头乞儿多为家人所带,有的是吃不饱饭被迫行乞,有的只是想用孩子多要钱,如何区分和救助是个问题

长沙街头乞讨儿童调查:许多儿童来自贵州凯里,趁着寒假出来,由父母或者亲戚带着乞讨。租住在小旅馆内,上学之前会回到老家。暂没发现强迫致残儿童乞讨的案例。http://bit.ly/ghRMqS
中国六零后家长最恶搞的语录
Posted 周四, 2011年 02月 10日 By ChangCe
中国六零后家长最恶搞的语录
from 我们爱讲冷笑话 by 冷兔

1.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不解释)
2.别人为什么做得到,你为什么做不到(都做得到是吧,那天下大同还是梦吗)
3.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从小到大不知道为你操了多少心,你怎么就不知道回报呢?(你生我下来就是为了赚回报的?对了,没经我同意你凭什么生我啊?)
4.多跟成绩好的同学玩,少跟那些成绩坏的坏孩子玩(先不说这句话的思想问题,我想问:成绩不好就一定是坏孩子吗?)
5.有没有信心?(我回答“没有”,就会说“连信心都没有还谈什么成功?”然后就是半个小时的垃圾话攻势;我回答“有”就会说“信心不是说出来的,要用实力说话”云云,然后又是一个小时的垃圾话攻势)
6.爸爸妈妈这样都是为你好
7.你笨吗?你比谁都聪明,就是不认真不刻苦(原来我比谁都聪明啊,爱因斯坦在我面前就是个菜)
8.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
9.跟学习无关的活动少去参加(可算是弄懂了为什么中国孩子会是现在这样知识面狭窄)
10.你既然生在中国,就必须面对中国得这个教育体系,你想想大家都是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学习的,你为什么学不过别人呢?(这句话明显悖论,懒得反驳了)
11.不许说谎(这句话在很多孩子心中都成为了一句笑柄,因为大人说的谎话比我们多得多,而他们却解释其为“善意的谎言”)
12.考不上爸爸妈妈也不会怪你,明年我们再重新复习。(乍听像是鼓励,像是给学生减轻压力,其实就是想说“你这个成绩肯定考不好了,等着明年复读吧”)
13.老师说你……(最烦的就是这句,家长的眼中老师都是神)
14.一切拿成绩说话,平时在努力没考好等于零(平时发奋努力考试失误的人顷刻间与平时不努力考试考不好的人成为了一类人)
15.家里事你不管那么多,一心就想着学习就好了(为高考后骂你不会做家务埋下伏笔)
16.你是我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
17.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轻信你那些同学(给未成年人灌输社会阴暗面思想是一种罪)
18.你要跟家长多交流(跟一个童年成长在文革中的人有什么话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19.我们家以后就指望你了(虽然是这个事,但要不要把话说这么直白啊?听得心里烦)
20.妈妈:“你妈了个**的”
21.妈妈:“你个*娘养的”
22.你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就这点小挫折你就倒下了?
23.你不回家我先走了啊(对在外面玩不想回家的年幼孩子说此话,同样的,对幼儿的内心造成恐惧是一种罪)
24.做事稳稳当当的,别疯(这里的“疯”和“不稳稳当当”指的是我不小心把头碰到打开的柜子门了,然后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上来就是一通臭骂)
25.你这个时候还混,你想干啥啊?(我想干你不让我干的事)
26.多读读那些励志的故事(励志故事都是高考没考好,然后打工、创业什么的,然后我们都不学习了都去打工了你们就哭去吧)
27.怎么吃这么少啊?多吃点(长胖以后就会怪你不注意控制饮食)
28.多去学学别人是怎么做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不管你如何,反正别人都比你好)
读解电影 “社交网络” 对 Facebook 的读解
Posted 周五, 2011年 02月 11日 By ChangCe
解剖 Facebook 【9】读解电影 “社交网络” 对 Facebook 的读解
from iFanr 爱范儿 ♂专注于拇指设备的小众讨论 by sunny_kan

哈佛大学有很多学生团体,这些团体实际上是半公开的等级社会 [1]。其中最精英的团体叫 Porcellian Club [2],它的很多成员是世家子弟,是美国社会财富和权力的接班人。老罗斯福当年就是这个团体的成员。

美国其它大学也有类似团体,例如耶鲁大学的骷髅会。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学生时代是骷髅会的成员 [3]。学生们千方百计想挤进这些团体,因为一旦加入这些小圈子,就有机会走向财富和权力的顶峰。

电影 “社交网络” 一开头,通过 Mark Zuckerberg 与他的前女友的谈话,交代了 Zuckerberg 创办 Facebook 的动机。

出身平民的 Zuckerberg,在哈佛大学学生群体中,处于社会等级的底层。他想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引起精英们的注意,借此加入 Porcellian,爬上哈佛学生等级社会的顶峰。前女友无法容忍他的狂妄,当即离他而去。

Zuckerberg 的同学,前 Facebook 的 CFO,Eduardo Saverin,也想加入 Porcellian。但是他选择了渐进的道路,先加入次一等的精英团队,Phoenix SK [4],以此为垫脚石,迈向最终目标。但是即便想进次一等的 Phoenix SK,也得经受一定的考验。

考验之一是七天之内,与一只鸡形影不离。Saverin 去食堂吃饭,也得带着这只鸡。在食堂里,Saverin 随手拿了一点鸡肉,喂这只鸡。结果被人告发,说他强迫鸡吃自己的同类,虐待动物。

Phoenix SK 之所以要通过这些无聊的行为来挑选成员,无非是想考验成员的忠诚,对权威无条件服从。

此事遭到 Zuckerberg 的嘲笑,他认为与鸡为伴,与真才实学无关,是无意义的精神折磨。至于对权威的无条件服从和效忠,更是无稽之谈。Zuckerberg 最初的追求,是权威对真才实学的认同和尊重。

这样的心理,是 Zuckerberg 种种古怪行为的潜在动机。

在开办 Facebook 以前,Zuckerberg 从哈佛大学资料库里,下载哈佛女生的照片,放在网上,让学生们评比谁是最性感的女生。此事造成网络流量暴增,导致哈佛校园网络瘫痪。事后,校方举办听证 会,给 Zuckerberg 留校察看的处分。Zuckerberg 却认为,校方应该表达对自己的尊敬,因为自己发现了哈佛网络的薄弱之处。

电影结尾处,Zuckerberg 坐在新建的 Facebook 办公室里,他的助理拿来一盒新印的名片,名片上印着 “I am CEO, bitch!” … 以这种粗野的方式,Zuckerberg 宣泄着他的复仇快感,不仅仅是针对甩过他的女生,而且更是把矛头指向现行等级体系。因为在现行等级体制内,Zuckerberg 得不到权贵的认同与尊重,所以他就在体制外,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另行建立一套组织体制。

所以,Zuckerberg 在创建 Facebook 过程中,从早期渴望得到权贵认同,走向了对等级社会的反叛。

农民造反,结果往往是改朝换代,皇帝换人而体制依旧。Facebook 让 Zuckerberg 成为新贵。但是问题是,Facebook 的新的体系,是否能够实现 Zuckerberg 的理想?

美国独立宣言,标榜人人平等是与生俱来的天然权利 [5]。但是现实生活中,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不均衡是必然的。不仅绝对平等不存在,而且连所谓 “机会平等” 也不存在。体制的优劣,体现在能否让社会成员,根据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从相对低的社会地位,“爬上” 相对高的社会地位。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科斯 (Ronald Coase) 用 “交易成本” 来分析体制的优劣 [6]。用 “交易成本” 的语汇来说,“爬” 社会台阶,是有成本的。靠真才实学,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是成本。委曲求全,巴结权贵,想方设法化解上流社会的傲慢与偏见,也是成本。

每个人 “爬” 社会台阶的成本的总和,就是体制的社会成本。体制的社会成本中,“真才实学” 占的比例越大,社会越公平。“巴结权贵” 占的比例越大,社会越不公平。

Zuckerberg 之所以嘲笑 Saverin 养鸡,并不是反对 Saverin 向上爬,而是反对浪费精力去巴结权贵,而不是把时间花在真才实学上。从 “交易成本” 角度看,Zuckerberg 反对的是,现行等级体制的成本构成。

纵观历史,社会体制的成本构成,经历过几番转变,而转变的动力,在于人才的评价标准发生变化。以中国为例,

1. 隋唐以前,选拔官员的评判标准,是基层的推荐。这个评价标准的必然后果,是豪门世袭。平民子弟,纵然满腹经纶,也很难爬上社会台阶。

2. 采用科举制度以后,评判标准变成八股文写作水平。以文量才,虽然问题多多,但是平民子弟总算能够靠努力治学,爬上社会上层。与推荐制度相比较,科举是一个更公平的制度。

3. 科举制度的出路很有限,做官,而国家不需要这么多官员,所以 “爬” 社会台阶的竞争压力太大。而且,以文量才,扭曲了人才的评价标准。事实证明,对社会有实际贡献的人,往往八股文写不好。而八股文高分考生,往往纸上谈兵,书生误国。

4. 当代社会的人才评判标准多元化,可以考公务员做官,可以治学做教授,可以创业做企业家。这个评价标准比科举制度又进了一步。

5. 按电影 “社交网络” 的诠释,Facebook 这种 “体制外”的新的组织体系,核心价值在于人才的评判标准的不同。Facebook 用群众的人气,取代权威的任命。换句话说,用自下而上的评判,取代自上而下的评判。

评价标准不同,导致社会体制的成本构成不同。Facebook 作为一种新的组织体系,试图削弱权贵的话语权,从而让大家把精力集中在,靠真才实学,为广大群众服务,而不是巴结少数权贵。

Facebook 的组织体系,会不会成为历史的再一次进步?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或许要经过几代人的实践以后,才能有共识。

Reference,

[1] Harvard University student clubs.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nal_club
[2] Harvard Porcellian Club.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rcellian_Club
[3] Yale Skull and Bones Club.
http://en.wikipedia.org/wiki/Skull_and_Bones
[4] Harvard Phoenix SK Club.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Phoenix_%E2%80%93_S_K_Club
[5] 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Declaration_of_Independence
[6] Introduction to economist Ronald Coase.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nald_Coase

Courtesy http://i879.photobucket.com/albums/ab351/kan_deng/Economics/Skull_and_CrossbonesClub.jpg
上海纽约大学进入正式筹建阶段
Posted 周五, 2011年 02月 11日 By ChangCe
上海纽约大学进入正式筹建阶段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 京华时报


  据新华社电 昨天,华东师范大学透露,上海纽约大学已进入正式筹建阶段。这所由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共同创办的中外合作大学将落户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是继一年前哈佛大学上海中心运行后,国外名校又一次登陆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说:“教育部已经批准筹建上海纽约大学,下月我们将邀请美国纽约大学负责人来沪,在之前签署意向书的基础上签订双方协议,还将部署开展奠基等系列工作。”

  据俞立中介绍,上海纽约大学将是一所独立法人大学,秉承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严格招生并借鉴美方的学生评价考核方式。“一流大学师资是关键,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搜索招聘教师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的部分教师也会参与其中。”

  据介绍,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有较长的合作历史基础。2006年双方签订协议,纽约大学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上海中心,纽约大学派教师开课,学生来沪选修华东师范大学的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也可以选择纽约大学教师开设的课程,双方学分互认。
许小年:重建塑像或重塑精神?
Posted 周六, 2011年 02月 12日 By ChangCe
许小年:重建塑像或重塑精神?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1年02月11日

重竖一尊铜像容易,重塑民族精神难;孔子带着他一贯的宽厚笑容,正注视着现代人在他的伟大遗产上痛苦地挣扎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
  看到这条消息后,笔者发了条微博:“孔子被批60年,这铜像算是‘平反昭雪’么?看来仅有GDP还是不行,一个民族要有精神和思想的认同,否则就会散掉。但认同谁呢?马克思还是孔子?”改革开放30多年后,华夏民族碰上了前所未有的认同危机。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意味着在不触动基本的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前提下,在经济层面上迅速推进市场化的改革,政府作为现有规则的执行者和现有秩序的维护者,发挥着较其他转型国家政府更多的职能。然而强势政府如同双刃剑,一方面保证了社会和经济秩序的稳定,使中国免受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转型之苦;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制约,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和干预经济活动,逐渐转变成为带有自身利益诉求的规则执行者,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亲自下场踢球的裁判。
  这样的裁判对社会公平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机会严重不均,贪污腐败盛行,收入两极分化。过去两千年中困扰中国社会的痼疾再次显现,人们自然想到用同样悠久的儒家学说去应对。
  与经济的繁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思想的贫乏,生于“礼崩乐坏”时代的孔夫子勉为其难,再次披挂上阵。
  孔子会发现,这一次赋予他的使命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他要为现代人找到新的核心价值观,并为他们的精神寻求新的寄托。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秩序和游戏规则的伦理基础,社会精神则要满足现代人对人生意义的探求。毕竟小康生活只是延续生命的手段,对于亘古不变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温饱加深而不是缓解了精神上的焦虑。
  孔子会发现,他所建立的儒家学说和现代的普世价值观既有相容也有冲突之处。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孟子讲“民贵君轻”,与尊重个人权利的现代观念不无呼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失为朴素的理性主义。但在如何达成“仁”上,孔子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人特别是社会精英如君主和君子的自觉上。欲使“仁”成为他们的自觉,儒学就要成为他们的信仰。
  现代社会却是多元的,既有利益的多元,也有信仰的多元,帝王不可能再“独尊儒术”,教皇也不能以基督的名义号令天下。在现代社会中,信仰是个人的私事,必须允许不同的信仰和平共存,允许儒、佛、道、基督、伊斯兰等宗教以及无神论的和平共存。要想在多重信仰的环境中建立一致认同的游戏规则,现代社会需要跨出重要的、也是儒家从未思考过的一步——私域和公域的分离,或者信仰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分离。
  信仰将被当作个人事务,完全留在私域中,公域中的机构特别是政府并不干涉私域中的活动,这就是宪法所保证的公民信仰自由。公域的构建则需要从不同的信仰中,抽取共同的交集,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和自愿的认同。用中国人的话讲,构建公域的原则就是“求同存异”。
  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以个人为中心,主张每个人拥有同样的权利,每个人是他自己的主人,任何人不得也不可能以任何名义决定他人的命运。儒家在个人权利上没有也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彻底,例如“小人”的权利就与君子的不同,妇女的权利就和男人的相异。
  崇尚个人权利不会形成隔绝、分散的“个人孤岛”,市场经济消除了个人之间的冷漠。在为他人生产的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卖掉自己的产品赚钱,必先满足他人的需求,利已必先利他。市场假借人的利已之心为社会服务,这是斯密的伟大发现。孔子讲“克已复礼”,市场经济中的个人不必克已,克己是不自然的,依靠克己维持的社会秩序因此是非常脆弱的。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私欲的膨胀从外部受到法律的制约。为了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全体社会成员同意建立一组游戏规则——法律,协调个人的活动,裁决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法律是众多平等的个人签订的契约,而不是君王规范臣民行为的律令。法律具有强制力,而儒家一味宣扬的道德只具精神的感召力。人是奇特的动物,“一半为天使,一半为野兽”,驯服野兽靠皮鞭——强制执行的法律,而儒家的失算就在“人之初,性本善”的假设上。
  回顾历史,孔子会发现,传统其实并不在他一边。虽说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祭上神坛的是董仲舒修改过的儒学,而不是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董仲舒抽掉了民权,保留了秩序,儒学就此变为君王的统治术。对此汉宣帝讲得再清楚不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杂之”。王道就是讲仁义道德的儒家,霸道就是讲强权政治的法家。在寻找现代社会认同时,人们应特别关注早期儒家,即孔孟的、没有被阉割的儒家。
  从早期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到现代的权利与自由,其间有着太多的断裂链条,一一拾缀补齐,起码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重竖一尊铜像容易,重塑民族精神难。
  孔子带着他一贯的宽厚笑容,正注视着现代人在他的伟大遗产上痛苦地挣扎。 
  许小年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中国的“体制外包”
Posted 周六, 2011年 02月 12日 By ChangCe
中国的“体制外包”
——介绍《按我们的游戏规则玩: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西方?》

曹聪  

2011年02月11日


  外包(outsourcing)是伴随着全球化出现的新现象,指的是企业为维持其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发给其他公司,尤其是在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Edward S. Steinfeld教授看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在1990年代以后的实践,也是一种“外包”——“体制外包”(institutional outsourcing),以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的新书《按我们的游戏规则玩: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西方?》(Playing Our Game: Why China’s Rise Doesn’t Threaten the Wes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不同凡响。

  Steinfeld指出,中国今天的发展并不是在制定新的游戏规则,而是按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玩。第一步是将工业结构的调整“外包”给外资企业。从低端的鞋、纺织品、服装的加工贸易到高端的医药、软件等全球范围的研发,中国成了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第二步,加工贸易涉及到贸易壁垒、关税、汇率等一系列问题;加工要与上、下游的产品相配合;从下订单到交货周期往往很短……结果,中国将参与跨国界交易的规则的制定“外包”给世界贸易组织,其结果是遵循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而中国缺乏懂这些规则并能将它们本土化的人才,于是,召回在海外学成和积累相当工作经验的人才提到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国家又大量派遣专业人士乃至党政领导干部出国,接受西方游戏规则的熏陶。

  第三步,通过上市“外包”改革有“国家队”之称的国企的管理机制。这些企业到纽约、香港和伦敦等地股票交易所上市,必须遵循交易所的规则,比如,披露信息,建立有独立董事参加的董事会等。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会参与其中,即使投行有意压低上市价,也只能打掉牙齿和血吞,或在事后叽叽歪歪,近日炒得沸沸扬扬的当当对两家为其上市服务的投行开骂只是最近的例子,尽管所涉及的并不是国企。

  按照Steinfeld的观点,体制外包并不局限于经济层面,中国目前正处于政治体制“外包”阶段。海归受到重用便是一种体现,他们的教育背景、职业生涯、海外经历和商业敏锐性等,将成了他们进入体制的资本。

  全球化使中国“与国际接轨”成为可能,但是,由于中国的所作所为是照搬西方的游戏规则,所以,对西方不构成威胁。而台湾就是“体制外包”获得成功的榜样。

  “体制外包”,既是不得已,也是不自信。不得已,因为中国确实不知道别人的游戏规则是怎么制定的,或者规则制定后是如何实施的,需要当学生、付学费。中国的航空公司在1990年代几乎年年掉飞机,后来请来了美国航空管理局(FAA)指导,才将事故减少。

  不自信,因为中国还没有本钱制定游戏规则。人口众多、市场巨大并不见得就得天独厚。WAPI输给了Wi-Fi;政府强出头,硬推TD-SCDMA的3G标准,使一个好端端的中国移动的市值掉了一半;自主创新政策无法真正实行……这些都是近年来众所周知的例子。

  目前在中国科学教育界关于选择“海龟”人才和将SCI论文作为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其实也是一种“体制外包”。因为中国的教育和科技体制本身就是仿效西方的,遵循的是西方的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规则在西方所造成的优胜劣汰,保证了生存者的总体质量。而同样的游戏规则引入中国后变样了,因为太多的非学术的因素左右了在西方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和绩效考核的游戏规则,从而使之徒有虚名。

  《按我们的游戏规则玩:为什么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西方?》提供了研究中国的另一视角,笔者希望国内出版社能够出版其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