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策智库网上论坛: 长策网上论坛
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从改进会风、不陪餐、不迎送,到常委出行不封路回望作风改进30年
Posted 周五, 2012年 12月 14日 By ChangCe
【常识 】从改进会风、不陪餐、不迎送,到常委出行不封路
回望作风改进30年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钱昊平 实习生 王飞 发自:北京 2012-12-13
过去30年的中央文件中,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作风改进的规定问世。
“常委出行一般不封路”,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后一个明显的作风改进。2012年11月29日,7名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出、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深圳时,都没有封路。
这几次不实行交通管制不是偶然,而是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的一项,规定还包括改进文风、改进对领导人的新闻报道等。
这次中央政治局做出八项规定,实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试图推进作风改进的又一次努力。过去30年的中央文件中,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作风改进的规定问世。
怎么报道不应以领导出席为准
30年前,中央就曾出台过改进警卫工作规定。1982年11月,中央书记处批准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领导同志外出时警卫接待工作的几点意见》。这个意见要求进一步改进警卫形式,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除特殊需要作专门布置以外,中央领导同志外出时,不用警车开道,不用警笛。1986年,中央又重申了这一规定。
1986年,中央办公厅还对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做了规定,除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外,其他中央领导到各地视察工作,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或国务院办公厅同意,中央各新闻单位一律不派人随行。
2001年,中办、国办更是联合下文,对领导的新闻报道做出了规定,强调不要把中央领导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或报道规格的标准,中央领导观看一般性的文艺演出,也不作新闻报道。这次政治局的八项规定中,重提这一精神,要求政治局领导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
改进文风、会风,不陪餐、不迎送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也多次重提。1998年3月24日,朱镕基当选总理后,主持的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还就此与诸位领导约法三章,并约定不为各部门工作会议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名。
有关上述规定,中央、国务院至少在1982年、1986年、1991年、1998年、2001年都曾发文强调。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还有针对性地下发了《关于国务院办公厅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个人感觉这次提的八条规定的一些内容,在过去也提起过。现在再次提起,是因为有些地方不改不行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
这次中央政治局的规定与以往有所不同,明确了“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随后总书记和其他常委率先示范,可看出中央对贯彻落实这些规定的决心。另一个亦能看出中央决心的是,对落实后的监督、检查也做出了详细规定,明确了中办、国办的监督职责。“有了制度之后,关键是监督。”许耀桐说。
中央办公让位专家休假
“中央带头”,已不是第一次。2003年,中央取消了暑期北戴河办公,已经十年没有走“回头路”。
暑期北戴河办公制度始于1954年,中央领导人在北戴河办公的主要形式是接见外宾、开会、决定重大决策。为了保障领导人在北戴河正常办公,中央还于1954年成立了北戴河暑期工作委员会。1958年,中央在北戴河作出炮击金门的决策,同年也在此作出了大炼钢铁和大办人民公社的决策。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每次党代会之前,都会在北戴河举行酝酿会议。
“文革”开始后,北戴河暑期办公制度曾一度中断,1984年恢复,此后又持续了将近了20年。
2003年5月,中央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五大领导班子当年夏季将不到北戴河办公。此举一出,便得到舆论的好评,认为取消北戴河办公,其意义不仅是节省了办公经费,降低了行政成本,也体现了中央“务实”的工作作风。
中央办公取消了,但夏季的北戴河依然是最有政治意义的避暑地。当年夏天,中央组织了100名专家到北戴河休假,他们是抗击SARS的医务专家和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专家。早些年,中央曾在1987年邀请过全国科技界各领域14位中年科技专家到北戴河休假,但时断时续。
2003年后,中组部开始酝酿专家疗养制度。北戴河办公废止后,专家夏季北戴河休假一直延续下来了。2004年,中央又组织了110位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到北戴河休假。2005年,组织了44位近年来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和特等奖、一等奖的专家到北戴河休假。2006年,51名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到北戴河休假。
2012年,中央又邀请了62位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专家和基层一线人才的代表到北戴河休假,10年时间,中央已邀请六百多位专家到北戴河进行暑期休假。
先内后外 取消迎送
2003年,中央还先后采取一系列改进作风的举措,如礼宾改革,当年取消了领导人出访离京、返京时的送迎活动。率先垂范的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2003年5月26日,胡锦涛开始他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于5月26日至6月5日对俄联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新闻报道中,他是“静悄悄地走,静悄悄地回”,出去、回来都没有送迎仪式。
礼宾改革,是中央在改革开放后一直在推进的工作。
改革开放之前,为了展示“大国形象”,中国实际是抱着“轰轰烈烈办外交”的思想,经常是数万人夹道欢迎来访的外国领导人。而国内领导人外访,也会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1964年周恩来访苏归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集体到机场迎接,四人的那次聚首照片也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78年秋天,中国开始进行礼宾改革,为来访外宾举行的欢迎仪式由机场改至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不再有群众的夹道欢迎。但国内领导人出访,相应的官员仍要到机场送迎。
1991年,国内领导人出访离京、返京时的送迎仪式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3年,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之后,人民大会堂的送迎仪式也被取消,与国际惯例接轨。
领导人出访时国内的送迎仪式虽然取消了,但领导人到达访问目的地时,中国驻当地使领馆仍会组织在当地的中资机构、华人华侨、留学生代表到机场欢迎,离开时也会组织到机场送行。
7年后,中国领导人出访国外的迎送仪式也被取消。2010年4月12日,胡锦涛访问美国,他乘坐的专机抵达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停机坪上,只有美方官员和中国驻美大使在迎候。机场没有出现欢迎队伍和欢迎横幅。
陪同那次出访的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说,这是中央一贯倡导的礼宾改革的继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国宴瘦身 可穿便装
作为礼宾改革的一部分,国宴标准在改革开放后也被瘦身。
“四菜一汤”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不过1984年以后,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外交部当年对国宴标准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总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国宴一律不再使用茅台等烈性白酒,这个规定一直维持至今。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各国政要举行的国宴就是三菜一汤,菜品有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鳕鱼和瓜盅松茸汤。
“吃”的少了,穿的也“薄”了。上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期间,甚至连公务员上班时穿什么衣服也发文明确,目的是为了节能。
2007年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时,参会人员都被明确要求着正装出席,理由是考虑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会议应当庄重。参会人员正装出席时,常委会会议厅和分组审议会场的温度都保持在24摄氏度。但在节能理念下,从2007年6月28日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夏季开会时开始穿便装,温度也调整到26℃。
2008年08月2日,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提到除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外,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但不少公务员已习惯西装革履上班,26℃的温度显然过高,文件为此明确规定,夏季除有重大外事活动及有特殊要求以外,公务活动一律着便装。
起初倡导夏季穿便装是为了节能,但后来便装已成了习惯,也表明了简朴、务实。
十八大后,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组织的首场专家座谈会上,包括王岐山在内的与会人员都是便装出席。受邀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清楚地记得,他是11月25日收到中纪委的邀请信息,短信内容除了开会时间、地点等基本内容和往次会议相同外,还有一条“可着便装”,这让他有点意外。
12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北京调研,在西城区主持召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的座谈会时,包括他在内的与会人员,也都是便装出席。
回望作风改进30年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钱昊平 实习生 王飞 发自:北京 2012-12-13
过去30年的中央文件中,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作风改进的规定问世。
“常委出行一般不封路”,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后一个明显的作风改进。2012年11月29日,7名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出、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深圳时,都没有封路。
这几次不实行交通管制不是偶然,而是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的一项,规定还包括改进文风、改进对领导人的新闻报道等。
这次中央政治局做出八项规定,实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试图推进作风改进的又一次努力。过去30年的中央文件中,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作风改进的规定问世。
怎么报道不应以领导出席为准
30年前,中央就曾出台过改进警卫工作规定。1982年11月,中央书记处批准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领导同志外出时警卫接待工作的几点意见》。这个意见要求进一步改进警卫形式,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除特殊需要作专门布置以外,中央领导同志外出时,不用警车开道,不用警笛。1986年,中央又重申了这一规定。
1986年,中央办公厅还对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做了规定,除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以外,其他中央领导到各地视察工作,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或国务院办公厅同意,中央各新闻单位一律不派人随行。
2001年,中办、国办更是联合下文,对领导的新闻报道做出了规定,强调不要把中央领导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或报道规格的标准,中央领导观看一般性的文艺演出,也不作新闻报道。这次政治局的八项规定中,重提这一精神,要求政治局领导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
改进文风、会风,不陪餐、不迎送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也多次重提。1998年3月24日,朱镕基当选总理后,主持的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还就此与诸位领导约法三章,并约定不为各部门工作会议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名。
有关上述规定,中央、国务院至少在1982年、1986年、1991年、1998年、2001年都曾发文强调。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还有针对性地下发了《关于国务院办公厅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个人感觉这次提的八条规定的一些内容,在过去也提起过。现在再次提起,是因为有些地方不改不行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
这次中央政治局的规定与以往有所不同,明确了“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随后总书记和其他常委率先示范,可看出中央对贯彻落实这些规定的决心。另一个亦能看出中央决心的是,对落实后的监督、检查也做出了详细规定,明确了中办、国办的监督职责。“有了制度之后,关键是监督。”许耀桐说。
中央办公让位专家休假
“中央带头”,已不是第一次。2003年,中央取消了暑期北戴河办公,已经十年没有走“回头路”。
暑期北戴河办公制度始于1954年,中央领导人在北戴河办公的主要形式是接见外宾、开会、决定重大决策。为了保障领导人在北戴河正常办公,中央还于1954年成立了北戴河暑期工作委员会。1958年,中央在北戴河作出炮击金门的决策,同年也在此作出了大炼钢铁和大办人民公社的决策。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每次党代会之前,都会在北戴河举行酝酿会议。
“文革”开始后,北戴河暑期办公制度曾一度中断,1984年恢复,此后又持续了将近了20年。
2003年5月,中央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五大领导班子当年夏季将不到北戴河办公。此举一出,便得到舆论的好评,认为取消北戴河办公,其意义不仅是节省了办公经费,降低了行政成本,也体现了中央“务实”的工作作风。
中央办公取消了,但夏季的北戴河依然是最有政治意义的避暑地。当年夏天,中央组织了100名专家到北戴河休假,他们是抗击SARS的医务专家和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的专家。早些年,中央曾在1987年邀请过全国科技界各领域14位中年科技专家到北戴河休假,但时断时续。
2003年后,中组部开始酝酿专家疗养制度。北戴河办公废止后,专家夏季北戴河休假一直延续下来了。2004年,中央又组织了110位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到北戴河休假。2005年,组织了44位近年来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和特等奖、一等奖的专家到北戴河休假。2006年,51名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到北戴河休假。
2012年,中央又邀请了62位各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专家和基层一线人才的代表到北戴河休假,10年时间,中央已邀请六百多位专家到北戴河进行暑期休假。
先内后外 取消迎送
2003年,中央还先后采取一系列改进作风的举措,如礼宾改革,当年取消了领导人出访离京、返京时的送迎活动。率先垂范的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
2003年5月26日,胡锦涛开始他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于5月26日至6月5日对俄联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新闻报道中,他是“静悄悄地走,静悄悄地回”,出去、回来都没有送迎仪式。
礼宾改革,是中央在改革开放后一直在推进的工作。
改革开放之前,为了展示“大国形象”,中国实际是抱着“轰轰烈烈办外交”的思想,经常是数万人夹道欢迎来访的外国领导人。而国内领导人外访,也会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1964年周恩来访苏归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集体到机场迎接,四人的那次聚首照片也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78年秋天,中国开始进行礼宾改革,为来访外宾举行的欢迎仪式由机场改至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不再有群众的夹道欢迎。但国内领导人出访,相应的官员仍要到机场送迎。
1991年,国内领导人出访离京、返京时的送迎仪式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3年,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之后,人民大会堂的送迎仪式也被取消,与国际惯例接轨。
领导人出访时国内的送迎仪式虽然取消了,但领导人到达访问目的地时,中国驻当地使领馆仍会组织在当地的中资机构、华人华侨、留学生代表到机场欢迎,离开时也会组织到机场送行。
7年后,中国领导人出访国外的迎送仪式也被取消。2010年4月12日,胡锦涛访问美国,他乘坐的专机抵达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停机坪上,只有美方官员和中国驻美大使在迎候。机场没有出现欢迎队伍和欢迎横幅。
陪同那次出访的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说,这是中央一贯倡导的礼宾改革的继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国宴瘦身 可穿便装
作为礼宾改革的一部分,国宴标准在改革开放后也被瘦身。
“四菜一汤”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不过1984年以后,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外交部当年对国宴标准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总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国宴一律不再使用茅台等烈性白酒,这个规定一直维持至今。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各国政要举行的国宴就是三菜一汤,菜品有荷香牛排、鸟巢鲜蔬、酱汁鳕鱼和瓜盅松茸汤。
“吃”的少了,穿的也“薄”了。上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期间,甚至连公务员上班时穿什么衣服也发文明确,目的是为了节能。
2007年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时,参会人员都被明确要求着正装出席,理由是考虑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会议应当庄重。参会人员正装出席时,常委会会议厅和分组审议会场的温度都保持在24摄氏度。但在节能理念下,从2007年6月28日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夏季开会时开始穿便装,温度也调整到26℃。
2008年08月2日,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提到除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外,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但不少公务员已习惯西装革履上班,26℃的温度显然过高,文件为此明确规定,夏季除有重大外事活动及有特殊要求以外,公务活动一律着便装。
起初倡导夏季穿便装是为了节能,但后来便装已成了习惯,也表明了简朴、务实。
十八大后,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组织的首场专家座谈会上,包括王岐山在内的与会人员都是便装出席。受邀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清楚地记得,他是11月25日收到中纪委的邀请信息,短信内容除了开会时间、地点等基本内容和往次会议相同外,还有一条“可着便装”,这让他有点意外。
12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北京调研,在西城区主持召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的座谈会时,包括他在内的与会人员,也都是便装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