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 22nd

长策智库网上论坛: 长策网上论坛
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美国政治圈内人
Posted 周二, 2012年 09月 18日 By ChangCe
美国政治圈内人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2年第37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9月17日

   美国总统高级竞选团队的成员,随着其身份在竞选和选后政府中的不断转换,无论在选举期间还是在选后的政府内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财新《新世纪》 特派华盛顿记者 章涛

  今年7月1日,传媒大亨默多克在推特上发言:“昨日遇到罗姆尼,除非他抛弃团队里的旧朋友,雇佣新的专业人士,否则很难击败对手。”随后,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也发推特称:“希望罗姆尼能听默多克关于竞选雇员的建议,在和芝加哥专业人士(奥巴马竞选团队)竞争时,没有空间给业余人士。”
  虽未点名,但媒体认为他们所指是罗姆尼的主要竞选助手之一费恩斯托姆(Eric Fehrnstrom)。
  在MSNBC的节目中被主持人问及罗姆尼团队对最高法院关于奥巴马医保法案裁决的态度,费恩斯托姆认为医保法案并非是一项税收而是惩罚,并称罗姆尼在这一点上和奥巴马意见一致。
  此言一出,费恩斯托姆便遭到己方保守派人士的猛烈抨击,称罗姆尼应该让他“休假至大选结束”。
  十天后,奥巴马竞选团队副经理柯特(Stephanie Cutter)也遭到来自共和党方面的攻击。由于在一个和媒体的电话会议中,她攻击罗姆尼未向大众充分解释其在贝恩资本的记录,描述罗姆尼是“自尼克松以来最神秘的总统候选人”。罗姆尼团队要求奥巴马做出道歉,称柯特的攻击进一步拉低了选举的底线,并质疑整个竞选活动的道德。但面对批评,上述竞选团队成员地位并未轻易撼动,既因为其对竞选活动的重要作用,也是由于他们和总统候选人之间建立起来的长期密切关系。
  类似柯特和费恩斯托姆的这样的高级竞选团队成员还有很多,随着其身份在竞选和选后政府中的不断转换,他们构成美国政治生态中所谓的圈内人,无论在选举期间还是在选后的政府内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什么参加竞选团队
  在美国,从州议员、州长到国会议员,以至总统竞选中,竞选团队不可或缺,但规模则取决于竞选职位和候选人的可用资源。
  截至今年7月的统计,奥巴马目前支付工资的竞选职员人数超过800人,而这一数字随着奥巴马近来筹款数量的上升还有可能增长,而罗姆尼在这一期间支付工资的人数为355人,4月时则仅有不到100人。
  以罗姆尼的竞选团队为例,它的竞选团队分成若干部分。协调管理层包括竞选经理罗德斯(Matt Rhoades),他是竞选活动最核心的组织者。而包括前述费恩斯托姆在内的若干高级顾问和策略师均在这一层面,他们并不一定在政治地位上低于竞选经理,但多为专注某一领域,接受竞选经理的协调。
  在这一层面之下便是各个分组,包括政治组、联合组、传播事务组、数码活动组、政策组、法律事务组、运营组和财务组,此外,还有罗姆尼妻子的幕僚团队。
  在职责具体分工上,政治组主要任务是与选举出的官员以及选区领袖沟通以争取支持和建立合作,其中又划分出美国各片区负责人;联合组主要协调与如妇女、拉丁裔等各群体的合作;媒体组负责媒体和公共传播,以及民调搜集;数码组负责节目制作、组织线上竞选活动等;政策组包括外交、内政、经济、劳工、贸易、医保等细分小组,各组内有各领域的专家顾问,而该组主管即是新近崛起的华裔哈佛博士Lanhee Chen;运营组则处理人事、准备各种报告;财务组负责筹款和竞选运营资金安排。
  奥巴马2008年大选的竞选经理普洛夫(David Plouffe)在回忆录中记述自己搭建班子之初的安排,称专门设立了小组研究竞争对手和奥巴马本人:“你得比对手和媒体更熟悉自己。”
  在2008年和今年为奥巴马竞选团队担任亚裔事务顾问的薛海培向财新记者介绍,自己在芝加哥团队总部访问时,一个政策组办公室内就能见到二三十人,每个政策分工详细,但同时团队内的职责划分又非常灵活,在一些重大议题的定位还是需要候选人本人拍板。
  为准备总统竞选,竞选团队班子提前两年便开始搭建,最开始只是核心成员,此后随着选举进程开始增加人手,而人员来源一般包括竞选人原来的职员班底、私人朋友或朋友介绍、竞选咨询的专业人士、各领域权威专家以及实习员工,他们或为团队正式雇员,或和团队保持合作关系以提供咨询意见。
  根据罗姆尼竞选网站的信息,他目前的中国政策顾问包括三人:费根鲍姆(Evan Feigenbaum),欧亚集团亚洲区负责人,曾为先后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并为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担任中国事务助理,专于中国政治;费雷德伯格(Aaron Friedberg),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东亚国际安全专家,曾任切尼副总统办公室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卢肯(Kent Lucken),前资深职业外交官,领域为俄罗斯及中欧,后转任花旗银行私人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前往中国多次。
  前述两人是作为涉华专家成为顾问,而卢肯则更多是作为罗姆尼的长期支持者,他不仅是外交政策顾问,同时也是艾奥瓦州西北区初选的组织者,为罗姆尼寻找该地区的党团选举领袖。“在竞选中没有捷径,特别是总统竞选,你必须把自己完全投入,你的工作时间是两年,而且除了凌晨1时至5时,你没有下班时间,当然也有凌晨3时需要你到场的情况。”普洛夫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回忆道。
  作为回报,竞选团队人员一方面可以因为在选举中的贡献收获政治上的成就感;另一方面,那些被视为圈内人的人士无论竞选失败还是成功,自己的事业都将因此获益。
政府要员后备军
  作为跟随罗姆尼最长时间的政治顾问,费恩斯托姆原为《波士顿先驱报》的记者,后转去广告公司。他曾对美国媒体回忆,自己在“9·11”事件发生的当天还在为一家美式连锁炸鸡店更新菜单写新闻稿。在罗姆尼竞选马萨诸塞州州长时,他开始为其助选,当时负责媒体事务,此后便一直担任罗姆尼的主要政治顾问。
  在上世纪90年代为克林顿担任白宫传播事务助理主管的柯特则是民主党内公关主将,并先后为参议员肯尼迪(Edward Kennedy)、总统候选人克里担任传播主管,并在2008年时担任奥巴马妻子米歇尔的首席幕僚,在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又负责为医保法案协调公关活动,并被任命为总统助理高级顾问。为准备2012年大选,她辞去白宫职务重新加入竞选团队负责媒体事务。
  总统候选人入主白宫后,会偏向带去自己过去的工作班底或竞选团队中能干且关系密切人员。美联社将在奥巴马2008年胜选后跟随进入白宫以及目前加入2012年大选的人称为“经历过战火的考验”,意即和奥巴马一起与希拉里、麦凯恩竞争,并在进入白宫后又面对经济衰退、医保法案等议题挑战。
  奥巴马来自竞选团队的圈内人包括前述的普洛夫。作为2008年的竞选经理,胜选后普洛夫虽没担任公职但一直是奥巴马的外部顾问。在2010年民主党中期选举大败后他重新加入团队,目前在白宫任职总统高级顾问,他负责一系列竞选战术设计。
  而按照奥巴马竞选的两极设计(白宫和芝加哥),芝加哥团队的竞选经理是梅西纳(Jim Messina)。目前在竞选活动中地位最高的应属阿克瑟罗德(David Axelrod),他在2008年和今年都担任奥巴马的首席政治策略师,在胜选后在白宫担任高级顾问,2011年底辞职返回芝加哥专心准备2012年大选。此外还有此前辞职的白宫新闻发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他在2008年大选期间担任奥巴马的竞选发言人,辞职之后也一直在媒体上为奥巴马的政策辩护。
  除了这些直接供职于竞选团队的人,奥巴马竞选时的政策高级顾问也在其当选后多有重要位置。如现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赖斯(Susan Rice)、去年7月辞职的副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等人,均是其竞选时的国家安全顾问成员。
  具有代表意义的当属现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Tom Donilon)。一方面他曾在克林顿时期先后任职国务卿办公厅主任及助理国务卿,在外交领域有丰富经验;另一方面他从24岁开始便协助民主党多位大佬竞选总统,其中包括1988年时为拜登助选总统。在奥巴马2008年大选时,他作为国家安全顾问团队的一员,在奥巴马就任后跟随来到白宫,为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琼斯(James Jones)担任副手。
  琼斯曾为四星上将及前北约司令官,据华盛顿政治报纸《Politico》报道,他却一直不被视为奥巴马的圈内人,和奥巴马的核心团队格格不入,并和熟悉行政部门运作的副手多尼隆关系僵化,最终辞职且被后者接替。
  一位美国政府的中层官员向财新记者表示,在一些重大决定上,政府部门其他职员更多履行事务性工作,而决策过程主要由这些小圈子成员参与。
  即使是在2008年大选中失败的希拉里,其在担任国务卿之后也将自己竞选团队中的干将带往国务院。《Politico》称,由于个人魅力,希拉里在参议员和竞选期间的职员很多都希望能继续跟随,但国务院职位有限,因此为了挤入她的“小圈子”而竞争激烈。
  目前的罗姆尼竞选团队亦有自己的核心圈子,比如从2008年就协助他的竞选经理罗德斯、被称作他“第六个孩子”的斯维克(Spencer Zwick),后者和罗姆尼的儿子塔格(Tagg Romney)一起创办了私募基金Solamere Capital,在为罗姆尼募集资金方面立下大功。
  但另一方面,在外交政策领域罗姆尼的核心团队内部也存在分裂,而这一团队有可能是其当选后的外交政策班底来源之一。《外交政策》主编罗斯科普夫(David Rothkopf)称目前罗姆尼正大量召回小布什时期的团队,其中既包括前副国务卿佐利克、原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局长海登(Michael Hayden)等主张现实主义的人士,他们更看重外交手腕和追求均势,又包括像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John Bolton)这样的保守派,他们更加偏向于使用武力干涉和加大军事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