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 23rd

长策智库网上论坛: 长策网上论坛
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碳税,不得不说的事
Posted 周二, 2010年 05月 25日 By ChangCe
碳税,不得不说的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黄杰夫 2010-05-24

最近,碳税再成热门词。

有的报道说,2012年中国会出台碳税,有的专家称,碳税能抵消西方国家的碳关税,有的评论认为,碳税简单易行好推广。

要我说,碳税和碳交易都是试图给CO2定价的政策工具,孰优孰劣,短期内难下定论,将来有可能共同推出。但是,如果使用碳税,有三个问题要过过脑子。

第一,环境效应的确定性。

目前,世界上几个碳交易市场都已运行多年:EU ETS(欧洲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开始于2005年,基准线为22亿吨CO2,CCX(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起始于更早的2003年,基准线近7亿吨,而最年轻的RGGI(美国区域减排行动)也已有1年半历史,基准线近2亿吨。

不仅如此,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地区,未来出台政策都指向碳市场,而非碳税。相较之下,除丹麦、芬兰等北欧小国外,在大规模基准线体系内尚未出现碳税应用案例。从环境效应方面看,碳交易已有大量的实证数据可供系统分析,而碳税则缺乏相应数据,稍显稚嫩。

对企业来说,当总量减排指标分配到自己头上,不管采用清洁技术,还是购买排放许可,都必须交出明确的减排成绩单。不管白猫黑猫,必须抓到老鼠才是好猫。与碳税相比,碳交易显然更有环境效应“确定性”(certainty)。

第二,如何确定税率?

中国之大,千差万别。在各地发展水平严重不均、企业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如何能一刀切出最合适的税率来呢?

比如,人民币汇率有无低估、中国房价有无泡沫,再神通的专家其实也无法下确定的结论。而在其他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成千上万的市场参与者通过交易产生出汇率、利率等价格信号,供需在此基础上获得动态的平衡。

相较于交易产生的价格信号,税率无法随时调节,欠缺灵活性。

第三,碳税能应对碳关税吗?

我觉得,有点难。西方国家提出征收碳关税,是在一个cap and trade交易体制内提出来的。

现在,中国已存在基于碳强度的刚性的总量指标,纯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性”(scarcity)已然出现。在这种稀缺性的基础上,未来如果出现局部地区、局部行业的交易试点,相当于中西两个体系内,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由交易产生的碳价格信号。

就事论事地说,西方国家有cap and trade,中国如果有上述可以类比的金融工具, 那么“你有半斤,我有八两”,西方国家征收碳关税的前提条件在相当程度上被削减了。但如果用碳税来应对碳关税,感觉上似乎没有对症下药。

中国的当务之急,并非匆忙地为碳税和碳交易“盖棺论定”,而应该在出台此类政策工具之前,让各方在掌握事实数据基础上进行充分辩论——an informed debate。

(黄杰夫,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