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 10th

长策智库网上论坛: 长策网上论坛
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杨鹏:道法自然 制度自生
Posted 周四, 2011年 06月 09日 By ChangCe
杨鹏:道法自然 制度自生
社会创业家

  杨鹏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席、国内新道家代表人物,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及现代社会转型。著有《东亚新文化的兴起》、《老子详解》等书籍。曾担任生态经济杂志社社长、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并于2004年起参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策划筹备工作,于2007年10月2010年1月间担任协会秘书长。在其工作历程中,展现了对生态环保领域的长期关注。

  2003年,40岁的杨鹏写了一本书:《老子详解——老子执政学研究》,不惑之年成为了中国新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位云南省高考状元,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免试升硕,法国语言文学硕士,当过政府官员还任过乡长,后来下海做过生意,是云南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推动者之一,之后还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学,发现在全球背景下需要把中国文化清理一下..再后来,就是大家知道的,他辞去公职走上了公益道路,2007年10月到2010年1月担任阿拉善SEE协会秘书长。

  杨鹏人生经历无数,他觉得在思想上老子对他的影响很大。杨鹏出生书香门第,很小就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诸子著作,尤其是《老子》。在北大读书时,听陈鼓应老师讲老庄,陈鼓应认为在先秦诸子中,老子最深刻,使杨鹏对老子有了更深的兴趣。

  谈起老子, 杨鹏滔滔不绝, 事实上,老子已经融入他的生命。他强调学了老子,才更深地明白老子让人关注眼前的现实。老子的思想是“以今之道,御今之有”,这是说,要用今天的“道”来解决今天的问题,“道”就在眼前,在脚下,在心里,不在书里,不在古人的典籍里。

  从老子的人与自然观,到中国生态现状,让杨鹏找到了其中有益的谋合点。

  2004年6月,时任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的杨鹏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策划专家和组织者之一。他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在阿拉善的沙漠中,虔诚地叩拜了一回漫天黄沙,他们的心愿是动用企业力量保护中国生态,重塑当代中国企业家的精神。这何尝不是一种道家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

  杨鹏说:“道家哲学至少让我成为一个有信仰的自主主义者。”因为有了坚实的思想根基,杨鹏有了更多自己的视角、主见和认识。

  2009年华尔街模式引发的金融危机震惊全球,这一年的10月12日,杨鹏和管理学大师、《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相遇,来自东西方的两位学者碰撞具有高度的共识,他们都认为最高的领导力不是某个人的意志,而是天的意志,又能遵守自然法则,滋养万物。

  杨鹏以为, 在今天研究和传播中国古代的经典,是为了解决今天的问题,是为了未来。其根本的使命,就是在古代思想家所奠定的精神基础之上,重新确立价值中枢,重建现时代的精神家园。“ 圣人以神道设教”,这是《易经》上说的,即“道”文化与“ 神” 文化。“ 道” 文化受人关注, 中国诸子百家大体皆“道”文化,但“神”文化受人关注较少。“神”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先秦以来的“ 上帝” 文化, 也就是“天”文化。

  同样的,这也是杨鹏认为中国可以给世界的贡献。“我们的使命就是以滋养生命的方式生活,我们的公益组织也应该成为滋养生命的样板。”

  问:《老子》给您的最大启发是什么?

  对当今时代,《老子》的最大价值又何在?

  杨鹏:老子对我最大的启发有两点:一是不迷信一切权威。因为在最高的“道”的面前,所有人都是无知的,伟大领袖也一样是无知的。我们每个人都只有有限的能力,我们对“道”的认识都是有缺陷的。不崇拜他人,也不迷信自己,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垄断真理。“ 道可道, 非常道” , “ 知不知,上矣”。面对天道宇宙的奥秘,我们永远是无知者,所以谁也不能自以为是,我们应有一种知道自己“无知”的谦逊心态。

  第二, 是不怕不同意见。宇宙秩序建立在阴阳互动搏弈、相反相成的基础上,因此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对我们都是促进。任何人都不占有绝对真理,每个人的观点都只会落在阴或阳的某个区间,都只是无数的平衡力量中的某个点。不要以为被人反对, 就是坏事, 从长期看是好事。“ 反者道之动也”,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相反的声音,这就是一个“无道”的世界,是逆天而行,是要完蛋的。

  我曾写过《中国宪政改革的道家思想资源》,认为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出发,中国宪法应当取法太极图,成为太极图宪法。那会是一个checks and balances(制衡)的宪法。唯有开放和自由互动,才能产生出最和谐的秩序,宪政如此,公益事业也如此。

  问:如何从道家的角度阐释阿拉善SEE协会的价值观?

  杨鹏:阿拉善有两个主要价值:一个为生态,另一个是平等。生态指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平等讲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生态平衡, 可以指投入与拿走间的平衡。如农民种地、施肥、收获后,桔杆堆肥再回到地里、粪便也回到地里。取之于土地回之于土地,这就是平衡。取予平衡,就可持续。平等是指世界万物本质皆平等。不要以为鲸吃小鱼就不平等,因为鲸死了尸体又会被小鱼吃。这是一个整体循环的生命链,每个物种都是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把时空稍稍放大, 看到生命系统的整体成长循环,我们就能看到根本意义上的平等。道家说“天人合一”、人要取法自然法。而平衡与平等的自然规律即是人所要取法的。

  而平等也落实在阿拉善的组织制度上。

  因为每位会员交纳同样的会费,法律权利就平等了。这样的制度设计不是因为大家都读了老子的书才来设计的,而是大家本着内心的冲动和追求探索出来的。我们只能说,只要是率性自然的东西, 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也符合道家总结的许多规则。好的法律或规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或者说好的法律或规则是物理学规律的表现。

  阿拉善的组织原则是平等参与、民主决策,权力制衡、公开透明、会员与公众监督,这与道家的平衡哲学完全一致。但对会员们来说,我们SEE采取这样的制度模式,是自然生成的,是互动出来的。

  问: 你认为道家思想中有公益的要素吗?你是否受这些思想要素影响?

  杨鹏:这会谈到公益哲学。有两种公益哲学,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大马哈鱼属于溯河性回游鱼类,“江里生,海里长”,在海里生活3—5年,成熟时游回江河湖泊的产卵地产卵,沿途有狗熊等野兽抓捕母鱼,只有少量鱼可游到产卵地。产卵后母鱼即死,死后身体化虫,等小马哈鱼卵出来后,就吃这些虫。然后小马哈鱼又顺流而下,到大海去,沿途又会有螃蟹等在捕食小马哈鱼,只有少量小马哈鱼可以游入大海。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态度,一是可怜马哈鱼,出手救它们,帮它们赶走狗熊和螃蟹等。这是一种公益哲学。二是顺其自然,因为这样的生态系统,才是马哈鱼及其它物种真正可持续生存的条件。保护自然秩序不被侵扰,不让人胡乱下网网鱼,不让人去污染河流,不让人去打狗熊和抓螃蟹,这是另一种公益哲学,它维持的是自然秩序。道家思想属于后者,它认为自然秩序的稳定才是生命的根本保障。所以道家的公益思想是“抱残守缺”,是保护秩序不被破坏。举个例子,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保护生态环境,主要是不去种树种草,而是尽量减少人们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行为。只要把破坏因素控制者,自然界有自然恢复和生长的力量。

  道家思想中的这种公益, 是更深的公益。再举一个例子,雷锋看到穷人就直接去帮他们。道家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呢?是制度问题。所以重要的是调整制度,是制度出了问题。齐桓公冬天看到一个穷老头,他让人把衣服送给他,但穷老头说:“你少收税,天下穷人就都有衣服了。”前者是一种公益哲学,后者是另一种公益哲学。但多数人走的是齐桓公的路。下矿井看望受难矿工,给家属送钱,这是好的行为,但更重要的,是完善生产安全责任追究法律。

  问:您对当前公益创业者的建议是什么?

  杨鹏:两点建议:一是目标,要使人自然。道法自然,使每个人自然而然将诞生出最美好的秩序。自然,是中国古代的概念,用今天的词,就是自主与自由。法治下的自主与自由,是最有活力和最有秩序的,这是自然秩序。因此,我的建议是:公益容易使公益行动者产生自己是拯救者的感觉,这种感觉有点高人一等, 且使受益人养成依赖性,反而破坏了别人的自主能力。其实最大的公益是使人人成为自主自立的人,成为具有独立尊严的人。道法自然,人法自然,就是要自主、自立、自为、自成。二是方法,要有对秩序的关注。做一件具体的公益小事,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将做这种公益小事过程中所发现的制度和秩序方面的大问题揭出来,建设性地提出法律或政策的改革建议。最终要着眼于法律或政策推进。入手是小事,着眼于大事,从行动到制度。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在资助NGO时,往往建议被资助NGO要提出法律和政策改进建议,参与法律和政策完善的过程中来。

  (部份采访内容参考自:覃怡敏〈警惕绿色专制——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杨鹏〉,《价值中国网》,2007年9月26日。朱丹〈杨鹏:不一样的老子〉,《云南日报》,2004年1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