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策智库网上论坛: 长策网上论坛
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葛剑雄:政协委员有言论自由吗?
Posted 周三, 2014年 03月 12日 By ChangCe
葛剑雄:政协委员有言论自由吗?
今天上午是最后一次小组讨论。明天上午,要讨论通过最后一个决议的草案。我们这组大概因为都是教育界的,大家字斟句酌,提了不少意见。今天下午要开常委会。从法定程序上讲,我认为已经做得很好了。
那么政协究竟有没有言论自由呢?这要看你怎么看。人大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在人大上的发言是不受法律追究的。政协没有这个条文,但一般大家也不担心,历来政协都是比照人大来执行的。没有人因为在政协的言论受过追究。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有些人还是不敢说呢?这就是法外的问题了。
有些老一辈的人,经历过各种“运动”,长期以来形成了各种心态:哪些可以说,哪些不能说。有个典型的例子是剧作家吴祖光,当过右派,文革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最后一次参加政协会议的时候,对邓小平发表了一段评价。他发言的过程中,我看到前文化部长、召集人王蒙一再制止他让他别说。吴祖光说:“王蒙,你已经打断我三次,你的责任已经尽到了。下面的责任就由我来承担了。我反正明年也不当了,下面的话就我来说吧。”
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可以用“心有余悸”来解释,或者,心有“预计”,预计到可能会出什么事。这些年以来,应该讲,这个“悸”或“计”已经比较少了。即使对于一些大家印象很深的言论,也没有人追究。比如说我在去年提到的那个投弃权票的委员,我跟他很熟,我事后问过他,的确没有人来找他麻烦,他本人也没有受到过什么压力。也有人说我很大胆,说我是因为不会再继续当政协常委了,胆子才那么大。我今年是第七年当政协常委了,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人给我打过招呼,让我有压力。我听说有些高层的人还鼓励我让我继续说。至于有人认为我的发言影响到了我在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工作,我可以说,这跟袁部长和我在政协上的发言无关,但具体原因我就不说了。
那是不是我们就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了呢?我也不这么认为。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们说的话,公众能不能知道?如果言论自由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就没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很多媒体称我为“大炮”,我一直跟媒体说,实际上政协里面说话比我直率、大胆的人有的是,问题是那种话,媒体是不敢报道的。我为了使我的话让公众知道,我为自己设定了言论的边界。有些话我是不说的,说了也白说。因为不仅领导官员听不到,民众也听不到。比如说去年那位投弃权票的委员,事后也有媒体采访他,他也很乐意讲。但据我所知,采访稿无法发表。就是因为有边界存在。这个边界存在好不好?不好。如果是依法不该在政协外面说的,不报道是对的。如果只是因为某一个人说的一句话而影响了委员发表意见的热情和公众的知情权,那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就有限了。国家还是应该立《新闻法》,把裁定言论边界的权力交给法律,而不是交给哪一个领导。更荒唐的是,现在领导或主管舆论的部门也不公开、直接作指示,往往通过一个电话,或打个招呼,或通过某个暗示,也不讲是谁,把媒体主管变得谨小慎微,仰其鼻息。我开玩笑说,他们都成了地下党了。实际上这是否符合执政党的利益呢?也未必。因为有些就是个人意志,跟个人利益有关。比如涉及到跟他们一伙的贪官,他就借着党的名义,不让你说。比如现在“周永康”三个字不许说,但周斌啊什么的,都可以说了,这也往往是得到了一些暗示。不许报道,往往起到舆论闭塞、包庇贪腐的作用。真正觉得需要管理,我觉得需要有法可依。这实际上也影响到了政协委员真正的言论自由。如果执政党把新闻定义为“党的喉舌”,那也得有法可依。现在要讲法治,那你就定个喉舌的条例出来,那我们也知道怎么做。我经常被电视台找去发表评论,我最怕做直播。我会很自觉地问:有什么禁忌,免得我犯错误。有时他们会告诉我,什么不能讲,那我就不讲。因为主观上我也不想跟人家捣乱,而只是想把事情解释清楚,让公众知道。有一次奥运会直播,跟我说今天晚上不许讲到“刘翔”两个字,那我也照办。我希望的是有个明确的规定,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我一定照办。按现在这种情况,哪怕是一个工作人员乱讲的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我也只好听。
第二,我们这个起到政治协商作用的机构,2000多个人,有些人从港澳或外国过来。如果我们讲的到不了中央领导那层,就又是一种自娱自乐了。中央常委、委员有时会到小组来听取意见,这是好的。但相当一部分发言,是为他们来而准备的。毕竟,他们时间有限。这一届中央领导参加小组会比以前的领导要多得多。但再多,毕竟有限。更多他们不在的时候的发言很难到达他们那里。那有什么渠道让中央领导知道呢?一有会议记录,二有简报。会议记录,他们不可能有精力看。简报规定,每个人的发言被总结成150个字。假如我讲三点,150个字能总结出一点就不错了。另外,简报还要经过秘书班子的挑选。两重选择,一是编写简报的人选择;二是秘书班子的选择,这样就大打折扣。还有一个让领导知道的渠道是内参。有的记者明确告诉我,他们会把我的讲话写成内参。但这个系统也同样存在选择性的弊病。真正让政协把讲话的功能发挥出来,主要就是这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对公众的,一个是对领导的。
一些众所周知的弊病表面上看是政协委员不敢说话,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上面两个。如果再往前追,就追到问题的根本了,那就是政协委员是怎么出来的?有些人质问,这样的人为什么让他们做政协委员?当然,换届的时候,总会跟我们介绍这一届政协委员是怎么产生的,党员、非党员以及各界的百分比,以及推选的过程等。但过程中有多少环节会影响到结果?公众不了解政协的构成,有时,我们也不了解,甚至连秘书长可能也未必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来的?有人反映,这次被撤销资格的刘云霞就是空降的。她曾经担任过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工商联的朋友告诉我,她是突然通知当政协委员的,谁都没有提名她,甚至她所在的省有很多人反对。空降的话,这个飞机肯定飞得很高,才能降下来。类似的还有。有些政协委员或者常委,我们很难想出他们继续担任的理由来,可能其中的因素也不便告诉我们。但肯定是有人推荐、有人批准,总有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些理由我们未必知道。这些我寄希望于深化改革,包括让政协委员的协商过程更完善。
明天上午政协就闭幕了。每次政协会议快结束时,都有人让我跟上一届比较,这让我很为难。我想对FT中文网的读者说,我们组还是非常认真的。我们组直到最后一分钟还有人抢着发言。但上午我回房间拿东西的时候,我看到大批其他组的早就散会了。所以,我只能说,我们组今天很认真。从我的感觉来说,这一次的政协会议的确是有进步的,但从我的期望讲,还是希望它能更加进步一点。
今天上午是最后一次小组讨论。明天上午,要讨论通过最后一个决议的草案。我们这组大概因为都是教育界的,大家字斟句酌,提了不少意见。今天下午要开常委会。从法定程序上讲,我认为已经做得很好了。
那么政协究竟有没有言论自由呢?这要看你怎么看。人大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人大代表在人大上的发言是不受法律追究的。政协没有这个条文,但一般大家也不担心,历来政协都是比照人大来执行的。没有人因为在政协的言论受过追究。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有些人还是不敢说呢?这就是法外的问题了。
有些老一辈的人,经历过各种“运动”,长期以来形成了各种心态:哪些可以说,哪些不能说。有个典型的例子是剧作家吴祖光,当过右派,文革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他最后一次参加政协会议的时候,对邓小平发表了一段评价。他发言的过程中,我看到前文化部长、召集人王蒙一再制止他让他别说。吴祖光说:“王蒙,你已经打断我三次,你的责任已经尽到了。下面的责任就由我来承担了。我反正明年也不当了,下面的话就我来说吧。”
为什么有这种情况?可以用“心有余悸”来解释,或者,心有“预计”,预计到可能会出什么事。这些年以来,应该讲,这个“悸”或“计”已经比较少了。即使对于一些大家印象很深的言论,也没有人追究。比如说我在去年提到的那个投弃权票的委员,我跟他很熟,我事后问过他,的确没有人来找他麻烦,他本人也没有受到过什么压力。也有人说我很大胆,说我是因为不会再继续当政协常委了,胆子才那么大。我今年是第七年当政协常委了,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人给我打过招呼,让我有压力。我听说有些高层的人还鼓励我让我继续说。至于有人认为我的发言影响到了我在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工作,我可以说,这跟袁部长和我在政协上的发言无关,但具体原因我就不说了。
那是不是我们就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了呢?我也不这么认为。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们说的话,公众能不能知道?如果言论自由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就没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很多媒体称我为“大炮”,我一直跟媒体说,实际上政协里面说话比我直率、大胆的人有的是,问题是那种话,媒体是不敢报道的。我为了使我的话让公众知道,我为自己设定了言论的边界。有些话我是不说的,说了也白说。因为不仅领导官员听不到,民众也听不到。比如说去年那位投弃权票的委员,事后也有媒体采访他,他也很乐意讲。但据我所知,采访稿无法发表。就是因为有边界存在。这个边界存在好不好?不好。如果是依法不该在政协外面说的,不报道是对的。如果只是因为某一个人说的一句话而影响了委员发表意见的热情和公众的知情权,那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就有限了。国家还是应该立《新闻法》,把裁定言论边界的权力交给法律,而不是交给哪一个领导。更荒唐的是,现在领导或主管舆论的部门也不公开、直接作指示,往往通过一个电话,或打个招呼,或通过某个暗示,也不讲是谁,把媒体主管变得谨小慎微,仰其鼻息。我开玩笑说,他们都成了地下党了。实际上这是否符合执政党的利益呢?也未必。因为有些就是个人意志,跟个人利益有关。比如涉及到跟他们一伙的贪官,他就借着党的名义,不让你说。比如现在“周永康”三个字不许说,但周斌啊什么的,都可以说了,这也往往是得到了一些暗示。不许报道,往往起到舆论闭塞、包庇贪腐的作用。真正觉得需要管理,我觉得需要有法可依。这实际上也影响到了政协委员真正的言论自由。如果执政党把新闻定义为“党的喉舌”,那也得有法可依。现在要讲法治,那你就定个喉舌的条例出来,那我们也知道怎么做。我经常被电视台找去发表评论,我最怕做直播。我会很自觉地问:有什么禁忌,免得我犯错误。有时他们会告诉我,什么不能讲,那我就不讲。因为主观上我也不想跟人家捣乱,而只是想把事情解释清楚,让公众知道。有一次奥运会直播,跟我说今天晚上不许讲到“刘翔”两个字,那我也照办。我希望的是有个明确的规定,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我一定照办。按现在这种情况,哪怕是一个工作人员乱讲的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我也只好听。
第二,我们这个起到政治协商作用的机构,2000多个人,有些人从港澳或外国过来。如果我们讲的到不了中央领导那层,就又是一种自娱自乐了。中央常委、委员有时会到小组来听取意见,这是好的。但相当一部分发言,是为他们来而准备的。毕竟,他们时间有限。这一届中央领导参加小组会比以前的领导要多得多。但再多,毕竟有限。更多他们不在的时候的发言很难到达他们那里。那有什么渠道让中央领导知道呢?一有会议记录,二有简报。会议记录,他们不可能有精力看。简报规定,每个人的发言被总结成150个字。假如我讲三点,150个字能总结出一点就不错了。另外,简报还要经过秘书班子的挑选。两重选择,一是编写简报的人选择;二是秘书班子的选择,这样就大打折扣。还有一个让领导知道的渠道是内参。有的记者明确告诉我,他们会把我的讲话写成内参。但这个系统也同样存在选择性的弊病。真正让政协把讲话的功能发挥出来,主要就是这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对公众的,一个是对领导的。
一些众所周知的弊病表面上看是政协委员不敢说话,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上面两个。如果再往前追,就追到问题的根本了,那就是政协委员是怎么出来的?有些人质问,这样的人为什么让他们做政协委员?当然,换届的时候,总会跟我们介绍这一届政协委员是怎么产生的,党员、非党员以及各界的百分比,以及推选的过程等。但过程中有多少环节会影响到结果?公众不了解政协的构成,有时,我们也不了解,甚至连秘书长可能也未必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来的?有人反映,这次被撤销资格的刘云霞就是空降的。她曾经担任过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工商联的朋友告诉我,她是突然通知当政协委员的,谁都没有提名她,甚至她所在的省有很多人反对。空降的话,这个飞机肯定飞得很高,才能降下来。类似的还有。有些政协委员或者常委,我们很难想出他们继续担任的理由来,可能其中的因素也不便告诉我们。但肯定是有人推荐、有人批准,总有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些理由我们未必知道。这些我寄希望于深化改革,包括让政协委员的协商过程更完善。
明天上午政协就闭幕了。每次政协会议快结束时,都有人让我跟上一届比较,这让我很为难。我想对FT中文网的读者说,我们组还是非常认真的。我们组直到最后一分钟还有人抢着发言。但上午我回房间拿东西的时候,我看到大批其他组的早就散会了。所以,我只能说,我们组今天很认真。从我的感觉来说,这一次的政协会议的确是有进步的,但从我的期望讲,还是希望它能更加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