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角度上来看,把国有经济主导地位诠释为 “要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保障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实际上是混同了企业创造财富的职能与政府负责国家安全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公共职能,而且这种诠释实际上也是把非公有制经济放到了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对立面,赋予了国企在诸多行业领域垄断的合法地位
经济发展
一样的矿难 不一样的困惑
在维护公共利益的监管面前,绝不可以高估大企业、大集团,尤其是大国企的道德水平,如果不能从意识形态上和政治文化上破除所有制偏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一句空话,国有企业改革也就难以深化下去
为什么中国股市像赌场
最近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像历史的轮回,再发我在新书《金融的逻辑》中的这篇文章很有必要。
这种“政策市”培养的是一种什么社会文化呢?其一是让许多人还真以为自己领悟了巴菲特的投资本领,没想到巴菲特这样的投资技能只有在真正的“买者自负”投资市场中才能练出来;其二是让中国社会不再有“奖优罚劣”的伦理,扭曲了报酬与贡献的关系。当股市赚钱这么容易的时候,让人难以再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市场经济:通向个人的自由之路
如果离开市场经济,不管你靠儒家“三纲五常”体系,还是靠计划经济、国有经济,还是以宗教教会为基础的安全保障体系,都要求你牺牲个人、让出你的自由空间,或是服从政治领导,或是服从宗教领导,或是服从于“三纲五常”之下的家权威,这些都是通向个人不自由之路。相对而言,市场经济最核心的原则是个人自由选择,不是威权压力下的被迫接受,所以,通过市场实现互通有无的安排,个人所要做出的权利牺牲是最少的
政府保荐的“两房”是如何透支美国未来的
国企改革中,股份化、上市一直被认为是实现政资分离、政企分开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两分”最有效的改革模式。但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理论上,有几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那就是,政资分离、政企分开真的分了吗?“两分”解决了困扰国企的根本问题了吗?
大国企:海外上市是饮鸩止渴
目前改革思路近乎本末倒置,依靠国家信用和垄断租金补贴维持国企海外资本上市信用,本质上与国家财政注资和补贴没有两样。其结果就是,只能让大国企越来越多依赖投入增长,垄断行业改革和公司治理改善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大国企就有可能永远是大而不强,钱多人傻的“富二代”;不仅如此,由于投入增长占用了过多公共资源,侵蚀了太多的消费者福利,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和谐社会建设也是非常有害的。
大国企:退出房市不如退出股市
应将国企融资纳入到国有战略布局与结构调整总体规划中来考虑。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约束的同时,应从优化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与结构、更多发挥民间投资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角度,对大国企资本市场融资计划和额度加强控制,收紧资本预算约束,从根本上抑制大国企对投入增长的过度依赖,提高投资效率,转变增长方式。同时也让资本市场能够充分发挥活跃民间投资,鼓励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央企地王凸显资本软约束本质
央企投资房地产问题的核心,还是资本经营预算软约束。央企“地王”的疯狂,其实暴露的是“大”而不“强”的困境,也彰显了国企改革仍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预算软约束、内部人控制、创新能力不足等顽症。这个根源问题不涉及,拥有巨额现金流和低成本融资渠道的央企,只会在更多领域“做大”。
页数 17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