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 22nd

You are here: 研究与评论 国际关系 日本应对人口转变新战略之借鉴

日本应对人口转变新战略之借鉴

E-mail 打印 PDF

中国面临着与日本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劳动力可能出现相对短缺,由此对经济社会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

 

日本应对人口转变新战略之借鉴

曾 铮

 

今年 6 月 30 日,日本产业结构委员会基本政策部会发布了主题为“在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寻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 2011 年度《中期报告》,试图通过调整社会保障体系和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来应对日本正在经历的人口转变过程。

 

一、日本人口结构出现较为显著的转变

近几年,日本正从“第一次人口转换”(高生育率、高死亡率向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转换)进入“第二次人口转换”(由于过低的生育率和较低的死亡率进入人口减少时代),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相关核算数据,2010 年,日本老年抚养比已经超过了 40%,比美国高了超过一倍,比英国、德国、法国和瑞典等发达国家也高了近 30%;2030 年,日本老年抚养比将达到 60%,2050 年将达到 80%,都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日本老年和少年总体抚养比也已经达到了 60%左右,综合相关预测结果,2050 年前该比值将升至 90%以上,相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要高出一倍多,现在日本已经开始接近于劳动人群对人口抚养的负担极限。

可以看到,多种因素正在加剧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这一方面增加了社会保障的负担,另一方面使日本劳动力出现减少,由此将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人口转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持续

日本人口转变首先直接导致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日本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不平衡,从 1990 年到 2007 年,日本政府支出占 GDP 的比重从 31.5%增长至 35.9%,其中社会保障支出从 11.3%增长至 18.7%,但是宏观税收负担率却从 29%下降至 28.3%,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的部分基本上由政府发行中长期债券来弥补,社会保障的负担通过政府发行弥补赤字的债券转嫁给了未来一代,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运转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人口转变将带来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相关核算数据,日本 15 岁到 64 岁的劳动力人口早在 1995 年就从 8717 人的高峰期开始下降。2011 年初统计资料显示,近几年日本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正在加速,而从 2035 年起日本人口每年将减少100 万人,到 2050 年将下减至 4471 万人,仅为 2005 年的 2/3。

最为重要的是,由于社会保障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互支撑关系,因此人口转变使社保可持续和经济增长可持续之间出现了恶性循环的趋势。首先,日本人口的结构变动直接引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需,难以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充裕劳动力,而经济增长乏力又将减少政府收入,从而导致社会保障资金补充不足,在抚养比上升的条件下,使得社会保障体系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日本社会保障能力的下降,使劳动人群增强了对失去劳动能力后个人经济状况的担忧,从而增加了预防性的储蓄,减少现时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压缩了国内需求,在当下外需不振的情况下,不利于未来日本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

 

三、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的良性循环

从上文描述和分析可见,在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之下,日本的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都出现了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而且二者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产生负面效应的趋势。因此,要保持未来日本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寻求人口转变条件下经济增长可持续和社会保障可持续之间的良性循环。为此,日本产业结构委员会基本政策部的 2011 年度《中期报告》系统分析了日本面临的人口问题,并从确保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和实施“长寿社会”经济增长策略两个方面入手,设计了实现日本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

在确保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层面,《中期报告》明确提出要从正确使用社会保障资金和合理分担社保负担来源两个方面来操作。首先,社会保障支出应该首先考虑为那些确实陷入财务危机的个人提供公共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社保互助的和公共资助,并加快私人部门进入社会保障事业领域,同时加快健康、退休和儿童等多个层面社保体系的改革与调整。此外,在社保负担方面,所有社会公众原则上都应向社会保障基金缴纳社保资金,但国家必须根据个人财务状况合理确定缴纳比例,同时可以适时增加消费税作为社会保障基金新的来源,但是要注意个税开征时间以及税制设计等问题,以免造成经济增长波动和社会分配不公等负面影响。

在确保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层面,《中期报告》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刺激国内老龄人口的消费需求,到 2020 年,日本老龄人口消费总额要达到 17 万亿日元;二是,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到 2020 年,要创造出 230 万的新增劳动人口。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中期报告》认为,要实施以下三个战略措施。首先,要实施“全民就业战略”,通过延长工作年限、提高中小企业老龄员工数量、立法改善老年人工作环境以及促使老年人在教育和社保领域就业等措施促进老龄人口重新成为新生劳动力,通过完善幼儿社会看护体系和鼓励采取 “弹性就业”等措施增加妇女就业,通过建立产学联合教育体系和吸纳全球优秀人才等措施增加青年劳动力数量。其次,要实施“生命科学创新战略”,为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有力的支撑,提升医疗器械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建立国际医疗健康合作网络。最后,要实施 “银色产业创新战略”,通过设计新的老龄产品和服务增加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同时创建适宜老年人居住的现代老龄社区。

 

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启示

近年来,我国劳动人口增速持续下降。联合国相关研究预计,从 2013 年开始,我国老龄抚养比将开始逐步上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劳动力无限使用的时代即将结束。与此相对应,我国劳动人口存量在 2015 年左右达到高点,随后劳动力的供给将开始出现下降。应该说,虽然处于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但是某种程度上,中国面临着与日本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劳动力可能出现相对短缺,由此对经济社会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中期报告》是未来日本应对劳动力下降带来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战略论纲,其政策思路对我国在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条件下更加科学地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要实施较高层次的发展战略应对人口转变带来的影响。人口转变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变化,它将导致我国现有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参与全球专业化分工的经济贸易模式难以为继,从而对现有经济模式提出挑战。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缺少资本和技术,因此我们对这两个要素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但是,未来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可能会增加“人口”因素。因此,我国必须从人口转变角度重新审视现有战略。建议国家制定应对人口转变的专项经济社会规划,从更高层次的战略层面对人口要素变化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和探讨。

第二,评估人口转变影响要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人口转变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要素聚集的主要载体,其数量的变化必然造成经济社会层面的相应调整。从《中期报告》可以看到,人口转变至少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产生影响。事实上,人口转变还从结构变动和税收变化等诸多层面影响经济发展,同时还从社会分层格局变化以及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等多方面影响社会发展。因此,必须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对人口转变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第三,具体发展战略设计要考虑从供给与需求两个层面着手。任何宏观政策的制定都需要从三个层面入手,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微观以及供给与需求。其中,长期战略的制定必须考虑供给与需求两个层次的措施。在市场中,“人口”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因此其变动将影响需求和供给两个相对的经济领域。《中期报告》在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时,明确要求通过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提高现时消费,并通过发展适合老龄社会的产业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试图从供需两个方面解决人口转变带来的经济增长动力缺失的问题。由此,对于我国而言,在应对人口转变的战略中,也必须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这样才可能系统解决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曾 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博士,长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特约研究员。本评论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