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 23rd

You are here: 研究与评论 国际关系 欧元区会解体吗

欧元区会解体吗

E-mail 打印 PDF

危机之后,欧洲很可能会出现更紧密的联合,而非灾难性的分崩离析。但是,对欧洲来说,联合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改革才是最艰难的任务。欧洲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僵化、国际竞争力下降、成员国差距和分歧扩大等严峻的挑战。欧洲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正在逐渐衰落。欧洲的联合是为了自保,欧洲的改革才能使其自强

 

欧元区会解体吗

何帆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Rogoff和 Reinhart谈到,从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来看,往往在第一个阶段爆发银行危机,而在第二个阶段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的到来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这场危机爆发在欧洲,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首先,希腊的经济规模较小,其占欧元区 GDP的比例只有2.6%。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小国出现危机,会很快拖累整个欧盟呢?2009年,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也出现了债务危机,严重的时候,加州政府已经没法给雇员发工资,只能“打白条”了。加州占美国 GDP的比例,要比希腊占欧元区 GDP的比例大四倍。加州政府拖欠的债务大约为 200-300亿美元,希腊的债务负担大约为 500-600亿欧元(相当于 700-850亿美元),从绝对规模上看,希腊的债务压力更大。但是,美国的州政府征税能力低于欧元区的主权政府,加州出现债务危机之后,联邦政府并没有去救加州,但希腊出了问题之后,欧盟实施了救助计划。为什么加州债务危机波澜不惊,而希腊的债务危机却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呢?

其次,从过去 10年的历史来看,欧洲的债务问题并比美国严重。1999年,欧元区债务余额占 GDP的比例大约为70%,美国大约为60%,随后,欧元区的这一比例逐渐下降,而美国则逐渐上升,到 2007年,欧美的债务水平大体持平,之后,这两个经济体的债务水平都开始攀升,但美国的上升速度超过了欧元区。2010年,美国债务余额占 GDP的比例大约比欧元区高出10%。日本的债务余额占 GDP的比例更是远远高于欧洲。为什么美国和日本没有出现债务危机,偏偏是欧洲呢?

欧洲之所以出现了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是因为其病情严重,而是因为在预防疾病方面几乎无所作为,而在治疗疾病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首先,欧盟对财政纪律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尽管《稳定与增长公约》对各成员国的财政健康状况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这样的规定仅仅是形同虚设。从2000年到2008年,根据各成员国上报给欧洲委员会的数据,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平均为2.9%,但实际水平是5.1%。希腊一直在财政数据上作假,但始终没有被欧盟察觉。近期更是爆出了2001年高盛为帮助希腊加入欧元区而虚报财政数据的丑闻。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一是因为欧盟统计局无法对成员国上报的数据进行审计核实,尤其是没有现场监管的权利;二是因为欧盟统计局主要依靠各国统计部门上报有关的财政数据,和预算部门缺乏紧密的联系;三是在现有的财政统计框架中,欧盟过分重视结构性赤字,即对经济周期因素进行调整之后的财政赤字。尽管从理论上讲,这样做更有科学性,但是,为了对经济周期进行调整,先要对产出缺口进行估计,而对产出缺口很难做出准确可靠的计算,这就使得欧盟的财政数据更加与实际情况脱节。最后,最近几年,欧洲国家已经纷纷突破了《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根据欧盟的数据,2009年和2010年,欧盟27个成员国中只有瑞典和爱沙尼亚达标,欧元区财政赤字占GDP比例的平均水平已经高达6.9%。

其次,《稳定与增长公约》中的“不救助”条款是一种不可置信的威胁。所谓的“不救助”条款,是指根据第125条的规定,欧盟不会对成员国或成员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承担责任。欧盟本来是希望这种“威胁”能够起到震慑作用,但是,欧元区成员国真的出现债务危机的话,还可以申请IMF的援助,因此这一“威胁”是不可置信的。如果切实贯彻“不救助”条款,那么就应该允许债务问题较为严重的成员国破产或重组。但是,债务重组会对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很可能会引发系统性的恐慌。由于欧洲的金融体系已经连成一体,如果希腊或别的欧元区国家突然实施债务重组,有可能会导致危机蔓延,殃及欧洲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2008年,正是由于美国没有对雷曼兄弟提供援助,导致雷曼兄弟破产,才使得全球金融危机再度恶化。2010年5月初全球金融市场的急剧动荡,促使欧元区下定决心,实施对成员国的救助计划。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后,由于欧洲债务问题不断蔓延,而且变成了一个长期的问题,欧洲联合中存在的统一货币政策与分散财政政策的内在矛盾也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市场上出现了看空欧元的情绪,有人甚至认为欧元将在未来不长时间内发生分裂和崩溃。

德国学者 John Makin认为,5年内欧元将崩溃,因为欧元区内部的结构性和制度性问题是难以解决的,比如德国现在是在为南欧地区竞争力下降和松散的财政纪律买单,德国将会逐渐失去耐心。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经济学家 Karl Whelan则认为,欧元暂时没有问题,但压力会越积越大。在危机之中,各国处理自己的问题尚应接不暇,再提出来要退出欧元区,更是给自己添乱。但是,当危机渐渐平息之后,欧元区潜在的矛盾逐渐凸显,裂痕越来越大,欧元可能会走向解体。

早在 2007年,著名的国际经济学者 Barry Eichengreen就讨论了欧元区分裂和欧元崩溃的情景和可能性。Eichengreen指出,一国退出欧元区,会遇到巨大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法律和技术上的障碍。

从经济成本来看,退出欧元区的成员国需要创造一种新的主权货币,并对欧元大幅贬值,这样一来,可能带来巨大的转换成本,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资金也可能大规模外逃。如果该国货币贬值的幅度较大,很可能会引起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反对和反抗。退出欧元区,即便短期内能获得一些好处,但是在中长期可能会遇到更大的损失,比如区内贸易壁垒、国债息差扩大、借贷成本提高等。最后是资产负债表的重估效应,如果是小国家退出欧元区,则小国家的金融机构、企业、家庭和政府的资产负债可能恶化,甚至破产;如果是大国家退出,则整个欧元区都面临资产负债表重估问题。

从政治成本上来看,一旦一个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其在欧盟和欧洲的政治公信力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因为货币联盟和货币合作是欧洲政治联盟和欧洲一体化的基础。比如,意大利退出欧元区,那意大利在讨论欧洲联合的其他问题中将丧失发言权。

从法律障碍上来看,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退出欧元区的成员国必须重新立法将所有的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从欧元转为其主权货币,并要将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债务、贷款等转化为新货币;第二,《马约》并没有成员国退出的法律规定,因此需要修改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在技术障碍方面,存在类似的“菜单成本”,比如企业合同必须重新签订,以适应新的计价货币等问题。

由于退出欧元区将带来巨大的动荡,因此欧元区分裂和欧元崩溃将是小概率事件。欧洲各国在处理希腊问题上争吵不断,但是,它们都不愿意承担退出欧元区的风险和责任。德国如果退出欧元区,马克将大幅度升值,德国的出口竞争力将受到严重的损害,而德国恰恰是一个出口导向的国家。德国和法国借助欧元区和欧盟,提高了其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它们是欧元区的最大受益者,很难退出欧元区。意大利如果退出欧元区,就难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较为便利的筹资。欧元债券中数量最多的,其实是意大利发行的欧元债券。相对落后的欧元区国家退出欧元区,就不再能得到欧盟的各种补贴和支持。哪一个国家先提出要退出欧元区,就会成为破坏欧洲联合的始作俑者,受到欧洲各国的谴责。如果有成员国要退出欧元区,很可能引发整个欧元区的崩溃,并带来整个欧洲银行和金融体系的危机,导致严重的经济衰退。退出欧元区的国家也难以幸免于难。

联合已经成为欧洲政治的传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风险,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可以控制的。危机之后,欧洲很可能会出现更紧密的联合,而非灾难性的分崩离析。但是,对欧洲来说,联合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改革才是最艰难的任务。欧洲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僵化、国际竞争力下降、成员国差距和分歧扩大等严峻的挑战。欧洲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正在逐渐衰落。欧洲的联合是为了自保,欧洲的改革才能使其自强。

[何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长策智库国际政治经济政策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