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9th

You are here: 研究与评论 国际关系 BP不可能“超越石油”,但中国企业需要超越BP

BP不可能“超越石油”,但中国企业需要超越BP

E-mail 打印 PDF

如果中国企业能够从墨西哥湾事故中吸取深刻的教训,那远比收购一点BP的资产更有益处

 

BP不可能“超越石油”,但中国企业需要超越 BP

管清友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墨西哥湾事故对 BP而言注定是一场“灭顶之灾”,这场灾难显然不会很快结束。在 BP宣布筹建 200亿美元的赔偿基金之后,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 BP的债务评级大幅下调 6个等级至 BBB级,仅比垃圾级高 2个等级。BP的 CEO托尼·海沃德也首次在美国国会接受议员质询。

墨西哥湾事故是一场严重的生产事故,直接酿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环境灾难,对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经济乃至欧洲经济和美国经济都造成巨大冲击。因此,BP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墨西哥湾事故是一次偶然事故,但是偶然中又有必然,这起事故是近年来 BP内部管理疏漏而导致的诸多事故隐患的集中爆发。因此,BP必须也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BP要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这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人这次绝不会善罢甘休。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本来就倾向于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恢复就业,实现经济再平衡。所以,美国在“丰田召回事件”上穷追猛打,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连续给中国施压。BP事故恰巧撞在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枪口上,美国国内的部分政治势力必然不会轻易罢手。美国的一些能源企业已经跃跃欲试,试图收购 BP的部分资产,他们会影响政府对 BP做出惩罚措施。

况且,在两党政治格局下,反对派一定会拿 BP事故大做文章,以反对奥巴马总统开放近海油气开采的政策。不过,因近海油气开采暂被叫停造成大量工人失业,会增加奥巴马推行开放近海油气开采政策的砝码。

来自公众和舆论的压力也不可小觑,特别是墨西哥湾沿岸居民遭受严重的损失和影响。他们需要,也应该得到赔偿。但怎样赔偿,赔偿多少,尚需观察。6月 16日,BP表示将筹建 200亿美元的基金,用以支付事故相关的赔偿。但是,如果美国司法部对 BP提起刑事诉讼,200亿美元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其次是英国政府的态度。卡梅伦首相先前已经明确表示了对 BP的支持,他表示维护 BP的强劲稳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并强调 BP的赔偿需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英国政府显然不希望美国人“漫天要价”,也不希望 BP承担不合理的责任。

但是,英国政府和国内舆论至今只是在道义上对 BP进行声援,还没有具体的援助方案。英国政府如何支持BP ,恐怕主要还是看美国最后如何“要价”。如果要价不高,那么 BP可以自己解决;如果要价太高,不排除英国政府像救助银行一样给 BP注资。当然,英国的纳税人未必会同意政府这么做。但如果发生后面一种情况,英美关系必然会出现恶化。美国人在要价的同时,恐怕还是得考虑到与英国是传统盟友这一层关系。

很多持有 BP股票的主权财富基金因 BP股价暴跌而损失惨重,他们不见得希望 BP破产或被收购。至于他们对美国的态度有多大影响力,那就不得而知了。

再次是BP处理事故的进展和公关情况。事故发生后,BP被美国媒体批评进展缓慢,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由于炼厂和输油管线在美国发生过严重的生产事故,BP一直以来就受到美国民众的诟病。这次事故对 BP而言可谓雪上加霜。有人估计 BP为事故支出的相关费用将达到 690亿美元,这足可以让BP“倾家荡产”。

如何尽快的完全堵住漏油并尽可能迅速的收集漏油,消除环境影响,是 BP平息“众怒”的前提条件。因此,BP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可以说是掌握在上帝手里,需要很大的运气。

BP也是事故的受害者。事故导致 BP损失惨重,股价大幅下跌,市值缩水一半,信用评级屡被调低,企业形象更是严重受损。1998年以来,BP力图把自己打造成 Beyond Petroleum(“超越石油”或“不仅贡献石油”)的绿色形象,而不是原来的 British Petroleum(英国石油公司),但是接连发生的事故,让 BP的形象沾满了油垢。

这次事故并非意味着 BP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失败,因为石油公司压根不可能完全转向清洁能源。即便我们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做最乐观的预计,化石能源仍将在本世纪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导地位。因此,BP不可能“超越石油”。但是,作为一家跨国石油巨头,BP完全可以把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

毫无疑问,BP在内部管理上存在极大的疏漏,其管理和企业文化都面临重塑。但客观来说,BP仍然是一家技术先进、管理完善、充满活力的巨型跨国企业,仍有许多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地方。如果中国企业能够从墨西哥湾事故中吸取深刻的教训,那远比收购一点BP的资产更有益处。商场如战场,一着不慎,极有可能满盘皆输,被竞争对手“分而食之”,

不管你是多大规模、何种性质的公司。 BP不可能“超越石油”,中国能源企业也不可能“超越石油”,但却需要超越BP。

(作者系经济学者、能源学者,长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