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成为化解中国经济一系列稳定和结构难题的重要制度保障
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为中国经济稳定和结构转型夯实基础
张斌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2010年 6月 19日,人民银行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金融危机期间,单一固定钉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此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将为今后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夯实基础,增加外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信心。
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字里行间解读
6月 20日人民银行就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答记者问当中,人民银行就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做出了以下回答:“此次在 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段一百多字的简要回答当中,至少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1)人民币汇率不会重估,哪怕是 2-3%的小幅重估;(2)汇率形成机制中提出了三个目标。三个目标分别是贴近均衡汇率、保持贸易加权汇率稳定和保持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基本稳定。在上述发言中,这三个目标分别对应的是“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很显然,这三个目标在操作过程中会面临冲突,完全意义上的瞄准其中任何一个目标,都意味着对其他目标的部分排斥。(3)三个目标之间的权衡有其标准。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是既定的,属于硬性约束,央行显然是把“人民币兑美元的双边汇率基本稳定”放在了首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调整。
央行通过强调人民币汇率不会重估,以及答记者问中其他地方的回答,也都印证了这一点。
在“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与“参考一篮子货币”两个目标之间的权衡标准,取决于以下三个参考因素“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如果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或者是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出现加大顺差并同时满足了后两个条件,货币当局会倾向于“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如果贸易顺差锐减,或者国内宏观经济走弱,再或者是国内资产价格有出现严重泡沫的可能性,货币当局会倾向于“参考一篮子货币”。
重启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判断
就目前形势而言,贸易顺差处于下降通道,国内经济正在从高位向下回落,这意味着货币当局会倾向于“参考一篮子货币”,但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参考一篮子货币”。如果世界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太剧烈,“参考一篮子货币”所要求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可能会超出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除非货币当局会宣布改变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否则由一篮子货币之间汇率变化带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会在既定的浮动区间以内。
从中长期的趋势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对的重要性远大于后面两个目标。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规避汇率风险产品的开发和拓展,企业和居民规避汇率风险的成本会下降,对于汇率波动的容忍度会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浮动区间会逐渐放大。参考一篮子货币也仅仅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附属品,其积极作用仅在于稳定进口成本和出口竞争力,但是付出的代价是汇率价格刚性,难以合理调节国内资源配置,并带来一系列经济结构问题。在全球经济持续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从外需逐渐转向内需的大背景下,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利少弊多,不会长期持续。
重启汇改为中国经济稳定和结构转型夯实基础
人民币汇率一直都是一道坎。缺乏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宏观稳定过不去这道坎,经济结构转型也过不去这道坎。
自 2002年以来,僵硬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重大威胁。按照西方的经验,如果外汇市场上持续供大于求,货币当局(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干预买入的结果是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这势必会造成国内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破坏宏观稳定。中国的货币当局通过发行央票冲销,即便在庞大的外汇占款增长下还是保持住了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供给的基本稳定增长,但这还是没有挡住通胀和过热。另一个重要的机制是,外汇市场上持续供大于求必然会引发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导致以房地产、金融服务为代表的资产价格上涨预期,货币需求会因此改变。即便货币当局根据过去经验把货币供给保持在稳定水平上,货币需求的变化还是会悄然改变市场上的均衡利率水平,促成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并由此导致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和经济过热,破坏宏观经济稳定。在僵硬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货币当局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不是货币当局能力问题,而是因为货币当局面临的是几乎无解的制度性难题。
僵硬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直也是中国经济结构扭曲的关键诱因。中国的结构性难题,从供给方看是工业太大,服务业太小;规模很大,但是质量不高。从需求方看是投资太多,消费太少;对外需依赖太多,内需太少。这些问题都和僵硬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息息相关。僵硬的汇率形成机制带来的是汇率价格信号扭曲,以出口和进口替代为代表的贸易品部门被赋予了本不该有的过度竞争力,并由此带来了巨大且无法被国内市场消化的产能。赚钱和生存如此容易,企业盈利方式很自然地是选择扩张规模,而不是技术升级。汇率价格信号扭曲在补贴了工业部门的同时,歧视了服务业的发展。与服务业发展滞后相伴的,还有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丧失以及工资上涨乏力,恶化收入因此分配,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成为化解中国经济一系列稳定和结构难题的重要制度保障。
重启汇改增加中国经济未来信心
从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的果断经济刺激方案,到 2009年中后期对经济刺激方案的反思和及时调整,到当前广为关注的收入分配、土地制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到农民工加薪,再到今天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有的一切都指向发展内需。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不依靠内需,不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就不能继续发展的关口。幸运的是,政府和市场的合力,帮助中国经济渡过了一道又一道关卡,这次的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再一次让中国向正确的方向上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
[张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