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 23rd

You are here: 研究与评论 国际关系 应当尽快出台国家海洋开发战略

应当尽快出台国家海洋开发战略

E-mail 打印 PDF

有必要尽快出台国家海洋开发战略,依据此战略形成具备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常设协调机构,用这整套的制度基础设施,来厘清并协调各界各部门的开发力量,最终经过技术和经营上的积累,缩小与海洋强国的差距,实现我国海洋产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应当尽快出台国家海洋开发战略

冯维江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助理研究员、长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项目特约研究员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2010年 5月 11日,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发布了《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全面总结和分析了中国海洋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海洋事业发展的形势和现状”,报告指出虽然对海洋战略的研究探讨工作一直在进行之中,但“中国尚未形成系统、完善、成文的海洋总体战略”。

我们认为,国家海洋开发战略可以不那么系统、不那么完善,但一定要尽快提出。只因中国树立海洋意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国家的步子已经落后,而涉及观念层面的制度变迁尤其缓慢,即便具备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有力措施,耗力必巨大,耗时也必长久,若无坚实的“禁止反言”的锁定措施,难免因一时政经波动而有所反复,错失向洋而兴的时机。而国家海洋开发战略,正是中国走向海洋经济发展道路的制度之锁。

 

地理决定论的谬误

诚然,近代海洋经济由地中海兴起有其地理方面的原因。在这个“群海联合体”中,要想依靠广袤无边、大部分不能耕种或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陆地山区而有文明的革新非常困难。1这里多数国家没有足够的土地,加之降雨量少,土地产出很少且不固定,每有歉收常常被迫紧急通过海运大量进口,因此很早就存在一个“专门的、复杂的,也必然是灵活的粮食海运贸易”。2比较而言,像埃及或中国这样的文明,尽管也有极长的海岸线和充足的与海洋打交道的机会,但内陆丰富的资源让利用海洋的机会成本远远高于地中海,除非外部环境或者技术变革引起陆地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相对价格出现持续的变化 3,拥有广阔内陆腹地的沿海国对海洋的低水平利用的状态很难发生改变。

然而,地理不是故事的全部。照理说,日本这样的海岛国家至少应当如英国般早就受益于海洋经济活动,但江户时代起日本实施海禁和锁国令达两百余年。这意味着制度或政策作为操作工具,有可能克服掉地理或环境因素的潜力,让资源的配置出现违背价格信号及经济效率的扭曲。而中国虽然没有来得及发展为海洋大国,但在明朝前所未有地搞起“片板不许下海”4的政策之前,中国海商也曾作为东西方海上贸易的新兴力量兴起。元朝更推行了“官本船法”,由政府出船和资本,选择海商担任政府财东的代理来从事具体的经营和出海贸易,利润按七三开分成 5。可见,地理只是影响海洋与陆地经济相对价格的因素之一,制度是决定经济发展路径的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除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形态之外,制度还通过技术发挥间接的影响。一般认为科学发现或技术创新属于偶然或孤立行为,因无法逆料而外生于经济活动。但实际上,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却有明显的作用,尤其当科学试错的空间由生产实践场所转移到可控的实验场所之后,制度的导向作用极为显著。 6在奖励制度的鼓励下,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家,从不屈不挠的学者配第到无与伦比的牛顿,都明确地把注意力集中于由航海问题引出的技术课题和由此衍生而来的科学研究之上” 7。这里,制度成了向海洋相关产业配置创新资源、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推手。

 

正确获利预期下的政治决断

欧洲海洋国家的兴起似乎是地理、制度与技术综合决定的自发过程,实际上包含着决策者和社会主要利益集团对海洋利益的正确预期和政治决断。早在环球航行实现以前,或者是因为马可波罗的影响,欧洲人就对东方世界贸易抱有极高的获利预期,以致能对海洋活动在制度上加以鼓励、技术上不断投入,其结果是包括运输在内的海洋利用成本大幅下降,按照配第有些夸张的说法,在他的年代,“运送同样的货物时,水运环绕地球的费用大约只是从切斯特到伦敦的陆运费用的两倍” 8,反过来,技术和制度创新带来的好处及价格变化情况又印证并强化了投资者对海洋经济活动的获利预期,形成了促进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期的中国情况恰恰相反。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出访北京要求英国驻节北京的权利,希望进行国际通商订立公平对等的关税。乾隆皇帝没有批准马嘎尔尼的要求,他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复信可以说明当时中国当权者对于远洋贸易的预期利益评价甚低,内中说“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亲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结论是,“是尔国王所请派留京一事,于天朝礼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9乾隆的判断是基于数千年大陆海洋经济相对利益的权衡,假如东西方并未处于历史的交汇点上,纯以东方的立场来看,他的想法并无不妥之处。然而,如果把西方在海洋经济活动中已有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信息纳入决策视野,乾隆的政策势必应作出完全的调整。

当然,可以认为欧洲人的海洋冒险和对海洋预期利益的正确判断带有偶然或运气的成分,毕竟真正的东方世界并不如欧洲人原本设想的一样发达和富庶,而美洲新大陆的空间和资源被发现也的确是意料之外的事情。然而,人们在海洋经济上的长期投入已经彻底改变了大陆和海洋经济模式的相对收益。一方面,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原有海洋利用方式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增添了许多新的海洋利用方式。前者例如新动力的运用让远洋运输的重量、速度和安全性都大大提高,后者例如海洋化工或潮汐能等利用方式的出现。时至今日,无须猜测和幻想,对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的获利预期,应当给出明确的肯定的评价。对中国而言,所欠缺的唯有毫无反顾、蹈海而兴的政治决断。 各界携手共建海洋产业全球竞争力

世界主要大国和海洋强国都已经看到了海洋产业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关的行动。美国把海岸经济与其海洋经济相联系,声称美国经济中只有8%是来自于陆地领域的驱动,海岸经济和海洋经济分别占到就业率的75%和 GDP的 51%,鉴此,奥巴马上任之初即成立海洋政策工作小组协调各项工作10。日本近年制订了《海洋基本法》,还成立了以首相为本部长的“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挪威、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等国,其本国的政府和企业界也联合起来制订实施共同的战略以增加本国海洋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印度及越南等也认识到海洋产业的战略重要性并进行了大量投入。11

综观各国的策略,一方面强调政府内部各部门的合作与努力,另一方面还大多强调还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以英国为例,相关政府部门包括国防部,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能源和气候变化部,交通部,社区和地方政府部,商业部等等。其他利益相关方还包括上述各部有关的技术机构,地区发展机构,海洋各行业的协会,工会,消费者等等。由上述各方的代表组成海洋产业领导委员会来协调、制订和修正国家的海洋战略,以提升本国海洋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广泛参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广泛教育的过程和观念形成及转变的过程。这种参与不仅能扩大影响、增进海洋发展事业在国内建设中的合法性和号召力,还能树立国人敏锐的海洋意识和更开阔的探索精神,为我向外争取存在纷争的海洋权益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更强的议价能力。为此也有必要尽快出台国家海洋开发战略,依据此战略形成具备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常设协调机构,用这整套的制度基础设施,来厘清并协调各界各部门的开发力量,最终经过技术和经营上的积累,缩小与海洋强国的差距,实现我国海洋产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 1 费尔南·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第一卷,中译本),唐家龙等译,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第 20页,第 30页。

2 E.E.里奇和 C.H.威尔逊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四卷,中译本),张锦冬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 139页。

3 强调变化的持续性非常重要,因为并非所有的价格变动都会引起产权结构或人的行为发生转变。见斯拉 恩·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中译本),吴经邦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第 74-75页。

4《明史·朱纨传》中有“明祖定制,片板不许下海”的说法。转引自晁中辰:论明代的海禁,《山东大学学报》,1987年第 2期。

5 参见廖大珂:试论宋代的私人航海贸易活动,《南洋问题研究》,1996年第 1期。廖大珂:元代官营贸易制度初探,《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 2期。转引自冯维江:《侠以武犯禁——中国古代治理形态变迁背后的经济逻辑》,《经济学(季刊)》2009年第 8卷第 2期。

6 林毅夫:《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1年版。

7 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译本),范岱年等译,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第 213和 234页。

8 罗伯特·金·默顿(2000),第 210页。

9 转引自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中译本),黄纯艳译,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5年版,第 140页。

10 詹姆斯•特纳: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展望,青岛日报,2009年

11 BIS. UK Marine Industries Strategic Framework. MARCH 2010. http://www.bis.gov.uk/assets/biscore/business-sectors/docs/10-647-marine-industries-strategic-framework 本报告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GMEP)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GMEP是长策智库的研究项目之一。GMEP的宗旨是:立足中国的国家利益,依据中国的国际战略,及时深入的分析与中国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问题和地区国别,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服务。GMEP的其他系列报告包括:《全球宏观经济快讯》、《GMEP工作论文系列》等。本报告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长策智库及作者所在单位的观点。未经 GMEP授权,请勿发表、引用和传播。智库网站:www.chang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