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Back to Topic List
从印度医生集体大罢工看我国医生的生存现状
Posted 周二, 2012年 05月 01日 By 唐华
导读:从12月21日开始,印度爆发万名医生大罢工,原因是公立医院的医生觉得工资低,生活太辛苦。截止到现在,因为这场罢工,有超过50个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医生这个职业是非常高尚的,但当他们的声音被忽略时,他们只能走上抗议之路。”
印度医生为什么会大罢工,皆因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现在,我国事业机构改革正在进行时,到了关键时刻,一着不慎,步步被动。目前,事业改革正显露出较大问题,与印度医生的景遇极为相象。充分展示了对事业单位的不公,不正和不平。先从归类讲,有部份没达到参公条件或标准的单位列入了参公单位,而有部份达到条件或标准却被排斥在外;再从待遇讲,参公后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享受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差别较大,差距达到1000元左右(大部份做了二十多年工作的老职工,工资还只是二千元上下),做同样的管理和行政的工作,待遇的差别就这么大;最后从政治地位讲,参公后意意味差就可以晋升职务,而没有参公的单位人员却只能判处死刑。在这种情况下,全国有几千万的事业单位人员肯定不服气,一旦有人牵头组织,就会步印度医生大罢工后尘的危险。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想象中,医生是一门救死扶伤的高尚职业,因为技术含量高,医生不可能与低收入联系到一起。作为医生,应该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前不久,我国某媒体进行了一次“医生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医生对目前工作不满意,七成医生不愿子女行医。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更是在微博上高呼:要有尊严,别学医。如果真的都不学医了,用央视著名主播张泉灵的一句话说,吃亏的是病人,这次印度医生大罢工的结果就是最好例证。
被忽视了的医学真相
医生最贪财? 患儿在深圳的医院被诊断为巨结肠,需花10万做手术,在广州的医院用8毛钱药竟治愈了!
——真相:患儿在广州的医院就诊时病情有所好转,遂医生采取保守治疗。症状得到暂时缓解,制造了8毛钱药治好大病的假象。实际上广州的医生也一直未排除巨结肠的可能。患儿近期已因腹胀再次入院!
医生最自私? 隔壁手术室起火,医护人员竟抛下当时已被全麻醉的病人,相继离开,致病人不幸身亡。
——真相:当时没有移动病人是因为停电手术台上的电子锁装置难解,贸然解除止血带或拔掉呼吸机,病人都可能因此死亡。实际上是,病人家属看到了医生试图救病人,也因此事发后家属一直沉默。
医生最冷漠? 病人在医院内上吊自杀,值班医生两次打卡经过却视而不见,病人最终自缢身亡。
——真相:当事人是医院护工,而不是专业医师或护士。护工第一次打卡时确实没有看到自缢的病人;第二次打卡时看到,马上呼救,医护人员赶来抢救,最终抢救无效,病人死亡。
医生不是患者的出气筒
你生气挂号难、住院难、什么都难
——但那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并不是医生造成的!难道医生要为国家的大医院不够用负责吗?医生要为自己医术高超而导致的求医者众多负责吗?医生要为自己医术高超导致的号贩子炒号负责吗?……你该为此拿医生出气吗?!
你生气检查贵、买药贵、什么都贵
——但你花的那些钱,并没有落到医生的口袋里!看病的钱花在药上、输液上、检查仪器上……却没有花在医生为你付出的治疗上。医生出门诊,一个专家号才7块钱;医生加班做一台手术,补贴才10块钱!在这个医院畸形运营的现状下,医生更是受害者!你该为此拿医生出气吗?!
你生气医生不热情、护士冷冰冰
——可你知道医生一天看多少病人吗?你嫌医生护士分给你的时间太少,可你知道还有多少人等在外面吗?分给你的时间少,更能说明医生累。你体会过想上厕所都没时间,想喝水都没空接,晚上加班周末加班的工作吗?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该为此拿医生出气吗?!
你生气医疗纠纷没处说理去
——医闹伤的是医患双方——患者等几年都等不到一个处理结果,可医生被骂被打被砍被杀同样也无处伸冤!本该是制度和法律去保障双方的安全与利益,该赔偿的赔偿,该处罚的处罚,可法律的道路偏偏总是遇阻,最后把患者积攒的怒火全部引向医生个人。医生只是个替罪羊,他只能被患者伤害,却没能力让患者得到想要的“公平”,他是更大的受害者。你该为此拿医生出气吗?!
医生很累,医生也渴望被尊重
最简单的问与答,真实的展现一个被妖魔化的职业群体。我们问:1、每天几点上下班?2、每天工作内容有哪些?3、做医生最苦的是什么?4、时常能感受到尊严感和幸福感吗?5、当初为何选择做医生?6、同仁血案对你造成影响了吗?
张虎军:1、7:00~18:30;2、工作、工作、学习、工作;3、医疗纠纷来临时、职称评定来临时、生活学习工作三座大山;4、很少;5、救死扶伤受人尊敬,谁都会生病;6、司空见惯。
口腔医生刘洋:1、很少正常上下班;2、业务学习教学等都在工作时间外完成;3、职称评定,各种考试,临床工作的压力;4、当受到病人尊重时,医好了病人,病人感谢时;5、救死扶伤,挽救生命,解除他人痛苦;6、同仁血案让所有医生寒心。
健康使者2010168:1.7:20~18:20;2、查房、诊视病人、书写病历、查阅资料、讨论病例……3、好心被误解,工作、学习、生活“三座大山”;4、很少;5、医生执业受人尊敬,医者父母心,任何人都会得病;6、改行不可能,只有认真做下去;对创新治疗我会更加谨慎。
血管外科医生张望德:1、7点半到医院,赶上急症,就别想下班了;2、每天或手术或门诊或会诊或科研,还要开会!3、努力了、尽心了,病人没救过来,家属不理解!4、病人康复了,家属高兴;5、没有尊严感了,总有一些病人家属怀疑不信任!6、感觉很悲哀!但生活还得继续,工作总要人去做。
医生没有安全感,患者会很危险
医闹之害
医闹频繁的环境之下,可能等待每一个人的都将是这样的结果——
医生不敢用更好的治疗方案:如果医生每次治疗都要先想想会不会引火烧身,怎么可能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会选择最不容易出事的治疗方法,但未必是对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
医院不敢收病情严重的病人:医生越来越不敢收治疑难杂症或手术风险过高的病人,因为这同时意味着医闹风险更高。可能有一天,你需要医生冒险救你,却没有医生敢伸手。
最后,就是没人好好当医生:你想过有病没人给你看的那一天吗?既然冒险救人的结果很可能是医闹,那医生怎么会尽心尽力去救你?若有一天每个医生都如此,你生病了找谁看?
低收入之害
高强度、低收入的生存状态逼迫医生“自谋出路”,患者却需为此埋单——
靠开“大处方”来养家糊口:刚工作的医生一个月工资几百块,几十年的老教授一个月也才4000块,如果没有“绩效奖金”,没有“灰色收入”,在物价飞涨的今天靠什么生活呢?
靠拿回扣来实现自我价值:上学时,学习最好的人才能读医学院,工作了,技术最好的医生才能立足。但高投入却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倒是回扣的多少反映出了医术的好坏。
最后,就是没人好好当医生:不管是智力投入还是体力投入,医生都比大部分的其他行业要高,但合理收入却比其他行业低得多,还有几个人愿意规规矩矩地当医生呢?
印度医生大罢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一是领导、决策们要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不要以主观意志来衡量,而是以标准来秉公办事,在归类时,让达到参公标准的名正言顺地划入参公单位。
二是对没有列入参公单位的事业单位人员,参照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也要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不要人为地拉大工资差距。
三是打破事业单位不能提拔的怪圈,真正体现出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观,让有才能的人才有施展才干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感到有奔头。
印度医生为什么会大罢工,皆因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现在,我国事业机构改革正在进行时,到了关键时刻,一着不慎,步步被动。目前,事业改革正显露出较大问题,与印度医生的景遇极为相象。充分展示了对事业单位的不公,不正和不平。先从归类讲,有部份没达到参公条件或标准的单位列入了参公单位,而有部份达到条件或标准却被排斥在外;再从待遇讲,参公后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享受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差别较大,差距达到1000元左右(大部份做了二十多年工作的老职工,工资还只是二千元上下),做同样的管理和行政的工作,待遇的差别就这么大;最后从政治地位讲,参公后意意味差就可以晋升职务,而没有参公的单位人员却只能判处死刑。在这种情况下,全国有几千万的事业单位人员肯定不服气,一旦有人牵头组织,就会步印度医生大罢工后尘的危险。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想象中,医生是一门救死扶伤的高尚职业,因为技术含量高,医生不可能与低收入联系到一起。作为医生,应该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前不久,我国某媒体进行了一次“医生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医生对目前工作不满意,七成医生不愿子女行医。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更是在微博上高呼:要有尊严,别学医。如果真的都不学医了,用央视著名主播张泉灵的一句话说,吃亏的是病人,这次印度医生大罢工的结果就是最好例证。
被忽视了的医学真相
医生最贪财? 患儿在深圳的医院被诊断为巨结肠,需花10万做手术,在广州的医院用8毛钱药竟治愈了!
——真相:患儿在广州的医院就诊时病情有所好转,遂医生采取保守治疗。症状得到暂时缓解,制造了8毛钱药治好大病的假象。实际上广州的医生也一直未排除巨结肠的可能。患儿近期已因腹胀再次入院!
医生最自私? 隔壁手术室起火,医护人员竟抛下当时已被全麻醉的病人,相继离开,致病人不幸身亡。
——真相:当时没有移动病人是因为停电手术台上的电子锁装置难解,贸然解除止血带或拔掉呼吸机,病人都可能因此死亡。实际上是,病人家属看到了医生试图救病人,也因此事发后家属一直沉默。
医生最冷漠? 病人在医院内上吊自杀,值班医生两次打卡经过却视而不见,病人最终自缢身亡。
——真相:当事人是医院护工,而不是专业医师或护士。护工第一次打卡时确实没有看到自缢的病人;第二次打卡时看到,马上呼救,医护人员赶来抢救,最终抢救无效,病人死亡。
医生不是患者的出气筒
你生气挂号难、住院难、什么都难
——但那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并不是医生造成的!难道医生要为国家的大医院不够用负责吗?医生要为自己医术高超而导致的求医者众多负责吗?医生要为自己医术高超导致的号贩子炒号负责吗?……你该为此拿医生出气吗?!
你生气检查贵、买药贵、什么都贵
——但你花的那些钱,并没有落到医生的口袋里!看病的钱花在药上、输液上、检查仪器上……却没有花在医生为你付出的治疗上。医生出门诊,一个专家号才7块钱;医生加班做一台手术,补贴才10块钱!在这个医院畸形运营的现状下,医生更是受害者!你该为此拿医生出气吗?!
你生气医生不热情、护士冷冰冰
——可你知道医生一天看多少病人吗?你嫌医生护士分给你的时间太少,可你知道还有多少人等在外面吗?分给你的时间少,更能说明医生累。你体会过想上厕所都没时间,想喝水都没空接,晚上加班周末加班的工作吗?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该为此拿医生出气吗?!
你生气医疗纠纷没处说理去
——医闹伤的是医患双方——患者等几年都等不到一个处理结果,可医生被骂被打被砍被杀同样也无处伸冤!本该是制度和法律去保障双方的安全与利益,该赔偿的赔偿,该处罚的处罚,可法律的道路偏偏总是遇阻,最后把患者积攒的怒火全部引向医生个人。医生只是个替罪羊,他只能被患者伤害,却没能力让患者得到想要的“公平”,他是更大的受害者。你该为此拿医生出气吗?!
医生很累,医生也渴望被尊重
最简单的问与答,真实的展现一个被妖魔化的职业群体。我们问:1、每天几点上下班?2、每天工作内容有哪些?3、做医生最苦的是什么?4、时常能感受到尊严感和幸福感吗?5、当初为何选择做医生?6、同仁血案对你造成影响了吗?
张虎军:1、7:00~18:30;2、工作、工作、学习、工作;3、医疗纠纷来临时、职称评定来临时、生活学习工作三座大山;4、很少;5、救死扶伤受人尊敬,谁都会生病;6、司空见惯。
口腔医生刘洋:1、很少正常上下班;2、业务学习教学等都在工作时间外完成;3、职称评定,各种考试,临床工作的压力;4、当受到病人尊重时,医好了病人,病人感谢时;5、救死扶伤,挽救生命,解除他人痛苦;6、同仁血案让所有医生寒心。
健康使者2010168:1.7:20~18:20;2、查房、诊视病人、书写病历、查阅资料、讨论病例……3、好心被误解,工作、学习、生活“三座大山”;4、很少;5、医生执业受人尊敬,医者父母心,任何人都会得病;6、改行不可能,只有认真做下去;对创新治疗我会更加谨慎。
血管外科医生张望德:1、7点半到医院,赶上急症,就别想下班了;2、每天或手术或门诊或会诊或科研,还要开会!3、努力了、尽心了,病人没救过来,家属不理解!4、病人康复了,家属高兴;5、没有尊严感了,总有一些病人家属怀疑不信任!6、感觉很悲哀!但生活还得继续,工作总要人去做。
医生没有安全感,患者会很危险
医闹之害
医闹频繁的环境之下,可能等待每一个人的都将是这样的结果——
医生不敢用更好的治疗方案:如果医生每次治疗都要先想想会不会引火烧身,怎么可能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会选择最不容易出事的治疗方法,但未必是对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
医院不敢收病情严重的病人:医生越来越不敢收治疑难杂症或手术风险过高的病人,因为这同时意味着医闹风险更高。可能有一天,你需要医生冒险救你,却没有医生敢伸手。
最后,就是没人好好当医生:你想过有病没人给你看的那一天吗?既然冒险救人的结果很可能是医闹,那医生怎么会尽心尽力去救你?若有一天每个医生都如此,你生病了找谁看?
低收入之害
高强度、低收入的生存状态逼迫医生“自谋出路”,患者却需为此埋单——
靠开“大处方”来养家糊口:刚工作的医生一个月工资几百块,几十年的老教授一个月也才4000块,如果没有“绩效奖金”,没有“灰色收入”,在物价飞涨的今天靠什么生活呢?
靠拿回扣来实现自我价值:上学时,学习最好的人才能读医学院,工作了,技术最好的医生才能立足。但高投入却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倒是回扣的多少反映出了医术的好坏。
最后,就是没人好好当医生:不管是智力投入还是体力投入,医生都比大部分的其他行业要高,但合理收入却比其他行业低得多,还有几个人愿意规规矩矩地当医生呢?
印度医生大罢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一是领导、决策们要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不要以主观意志来衡量,而是以标准来秉公办事,在归类时,让达到参公标准的名正言顺地划入参公单位。
二是对没有列入参公单位的事业单位人员,参照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也要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不要人为地拉大工资差距。
三是打破事业单位不能提拔的怪圈,真正体现出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观,让有才能的人才有施展才干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感到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