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Back to Topic List
2011,中国人交了多少税
Posted 周五, 2011年 12月 30日 By ChangCe
【2011经济坐标】2011,中国人交了多少税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 实习生 张剑锋
2011-12-29 14:49:10
来源:南方周末
这一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将超10万亿元,预计占GDP的近23%。若按照13亿人平均计算,相当于每人纳税约8000元。
半个月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至11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85216.4亿元,同比增长24.7%。全年财政收入超10万亿元已无悬念。
若按照13亿人平均计算,相当于每人纳税约8000元,约等于4.3亿城镇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而如果以今年农民的纯收入作为基数,则相当于14亿农民的收入。
经济学家陈志武由此感叹,“我们的政府‘真贵’”。根据他的测算,1995-2010年,如果把通货膨胀的影响去掉,在这15年里,政府预算内财政税收翻了1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只增长了2.2倍,农民收入只增长了1.7倍。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则发了一条微博,“中国人每天不出门,25元钱的税先交上。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恐怖的事情吗?”他列举了乾隆中期1766年的数据:当时朝廷税收为4937万两银子,只相当于205万普通北京人的收入。
2011年,中国人对税负的感受从未如此强烈。年初,网上一篇名为《月入万元“最高”税负多少》被广为传播。网友晒出个人账单:“月收入1万,要缴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总共38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元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及28%各种杂税共2800元,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而流传于网络的另一个名为“人人都是纳税人”的视频,则更为详细地计算了中国人生活中的各种税和费:一个标价100元的披萨,含税约为21.4元;一件100元的衣服,含税约为16元;一件100元的化妆品,含税约为44元;一瓶3元钱的啤酒,含税约为0.6元。在其列举的各项消费中,有一项所含的税费最为吓人——房价,什么契税、印花税,产权登记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加起来,总计62项,大约占到了房价的30%-40%。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微博上另一条被广为传播的消息——香港某单身人士,2010年收入17.8万港元,最终却只缴纳了729港元的个税。
初看这一新闻,绝大多数网友都不相信。香港税务局发言人为此还专门出来解释:在香港的薪俸税中,高收入人士负担了大部分税额,中低收入的香港居民只需缴纳很少,甚至不用缴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此外,薪俸税中还设有多项很高的免税额。
比如微博中提到的这位香港单身人士,年收入17.8万港元,而香港薪俸税基本免税额为10.8万;如果他需要供养父母两人,父母年龄都在55岁以上,可以获得供养父母免税额各1.5万,而如果他全年与父母同住,又可以获得额外供养父母免税额合共3万。这样减来减去,这个人应缴税的收入就只剩下1万多了。
港务局发言人没有说的是,如果是这位香港人是已婚人士,全年免税额就有21.6万元,这样算来,17.8万港元的收入,甚至根本就不用缴税。
2011年,中国政府也开始做出了一些调整。比如,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调高到3500元;将原来一刀切的车船税,改为按排量大小分档计征;对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完善结构性减税”甚至被摆到了财政政策的第一位。
不过,这样的消息也并不能激动人心——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在进行“结构性减税”,但这并未让财政收入减缓增长。结果反而是:财政收入所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15.7%一直攀升到2011年的近23%。这九年时间总共提高了7.1个百分点,其中没有任何一年出现下降。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 实习生 张剑锋
2011-12-29 14:49:10
来源:南方周末
这一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将超10万亿元,预计占GDP的近23%。若按照13亿人平均计算,相当于每人纳税约8000元。
半个月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至11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85216.4亿元,同比增长24.7%。全年财政收入超10万亿元已无悬念。
若按照13亿人平均计算,相当于每人纳税约8000元,约等于4.3亿城镇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而如果以今年农民的纯收入作为基数,则相当于14亿农民的收入。
经济学家陈志武由此感叹,“我们的政府‘真贵’”。根据他的测算,1995-2010年,如果把通货膨胀的影响去掉,在这15年里,政府预算内财政税收翻了1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只增长了2.2倍,农民收入只增长了1.7倍。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则发了一条微博,“中国人每天不出门,25元钱的税先交上。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恐怖的事情吗?”他列举了乾隆中期1766年的数据:当时朝廷税收为4937万两银子,只相当于205万普通北京人的收入。
2011年,中国人对税负的感受从未如此强烈。年初,网上一篇名为《月入万元“最高”税负多少》被广为传播。网友晒出个人账单:“月收入1万,要缴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总共38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元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及28%各种杂税共2800元,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而流传于网络的另一个名为“人人都是纳税人”的视频,则更为详细地计算了中国人生活中的各种税和费:一个标价100元的披萨,含税约为21.4元;一件100元的衣服,含税约为16元;一件100元的化妆品,含税约为44元;一瓶3元钱的啤酒,含税约为0.6元。在其列举的各项消费中,有一项所含的税费最为吓人——房价,什么契税、印花税,产权登记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加起来,总计62项,大约占到了房价的30%-40%。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微博上另一条被广为传播的消息——香港某单身人士,2010年收入17.8万港元,最终却只缴纳了729港元的个税。
初看这一新闻,绝大多数网友都不相信。香港税务局发言人为此还专门出来解释:在香港的薪俸税中,高收入人士负担了大部分税额,中低收入的香港居民只需缴纳很少,甚至不用缴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此外,薪俸税中还设有多项很高的免税额。
比如微博中提到的这位香港单身人士,年收入17.8万港元,而香港薪俸税基本免税额为10.8万;如果他需要供养父母两人,父母年龄都在55岁以上,可以获得供养父母免税额各1.5万,而如果他全年与父母同住,又可以获得额外供养父母免税额合共3万。这样减来减去,这个人应缴税的收入就只剩下1万多了。
港务局发言人没有说的是,如果是这位香港人是已婚人士,全年免税额就有21.6万元,这样算来,17.8万港元的收入,甚至根本就不用缴税。
2011年,中国政府也开始做出了一些调整。比如,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调高到3500元;将原来一刀切的车船税,改为按排量大小分档计征;对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完善结构性减税”甚至被摆到了财政政策的第一位。
不过,这样的消息也并不能激动人心——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在进行“结构性减税”,但这并未让财政收入减缓增长。结果反而是:财政收入所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15.7%一直攀升到2011年的近23%。这九年时间总共提高了7.1个百分点,其中没有任何一年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