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Back to Topic List
杨功焕:公共场所禁烟难在哪?
Posted 周四, 2010年 05月 13日 By ChangCe
杨功焕:公共场所禁烟难在哪?
2010年05月13日 08:02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公共场所禁烟难,根源在于法律执行不力和烟草专卖体制,烟草业必须“政企分开”
【背景】5月10日,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指出,自2011年1月起,中国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这是中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下称《公约》)承诺的要求。该《公约》旨在通过限制烟草和卷烟产品的广告、营销和销售,降低全球死于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据估计,中国有3.5亿吸烟者,每年消耗1.7万亿支香烟。目前中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到本世纪中叶,累计将有一亿中国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2006年的1月8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中国卫生部此后多次发布年度烟草控制报告,发起组织提高烟税的宣传活动,并促使国内烟草供应商在香烟包装上标注健康警语。
但是,中国烟草行业至今仍实行专卖制度,管理上政企合一。烟草业是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统计,中国烟草行业拥有5000亿资产,每年上交财政的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0%。
在中国,控烟到底难在哪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中国能否如期实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功焕认为,中国的烟草控制,利益关系非常复杂,有效控烟路远且长。控烟要真正有效,必须在国家政策层面整体推进,实现多部门的协作。同时,要打破烟草业“政企合一”的体制,提高烟草税。
杨功焕认为,烟草的成瘾性,决定了烟草使用率在短期内难以下降。但是,控烟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一方面,可减少未来的健康损害,另一方面,从长时段看,烟行业的替代和转产不会冲击整个经济。
在她看来,中国真正的控烟是在1996年以后。在1996年至2002年,中国的吸烟率有微弱的下降,控烟取得了些微效果。但是,从国际范围看,中国的烟草控制仍面临来自烟草业和社会层面的巨大阻力。
目前,中国还未出台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的全国性法规。关于公共场所出禁烟的地方性法规共计154个,占地市级城市的一半。但是,由于大多数禁烟法规界定的公共场所比较窄,可操作性不强。
杨功焕指出,很多地方并未通过社会动员,让公众和执行机构的员工知晓并理解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也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对违反上述禁烟法规的行为,只是局限于简单的罚款,因此收效甚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烟草控制立法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规定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以《广告法》为例,它管理的是直接的烟草广告,并不包括间接或变相的烟草广告,比如烟草公司依然可享有各类活动的冠名权等。
杨功焕指出,从国际经验看,提高烟草税率,提高烟草价格,以经济手段抑制烟草的消费,是一种最有效的控烟手段。较之国际上烟草税占零售价格的65%-75%,目前中国的烟草税率提升远远不够。
2009年5月,中国对卷烟制品实行税赋调整,各类香烟的消费税有6%-11%不等的增长幅度,同时在卷烟的批发环节,还加征了从价税。但烟税上调并未实现与烟草零售价格的联动,其中原因复杂,但“其根源在于中国的烟草专卖体制”。
在中国,烟草业政企合一,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如果某一实体为私营公司,但同时兼有政府部门职能,它就会时刻利用经济杠杆和决策权来挫败烟草控制的努力”,因此烟草业必须尽快“政企分开”。
杨功焕强调,要控烟,除了提高烟草税和烟价,还要控制烟草广告,提供戒烟咨询和帮助,比如在青少年群体中减少“第一支烟”等。这就会涉及发改委、工商、质检、卫生、教育、海关、农业等多个部门。
控烟欲真正有效,必须在国家政策层面整体推进,实现多部门协作。杨功焕建议,应在国家层面设立人民健康委员会。同时,把烟草税作为特种税,用于改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状态,加大烟草控制的宣传教育力度。
鉴于烟草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文化,弥散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杨功焕认为,必须移风易俗,“让人们真正地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并且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的确不容易,但我们会继续努力。”■
(财新记者 杜娟 采写)
2010年05月13日 08:02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公共场所禁烟难,根源在于法律执行不力和烟草专卖体制,烟草业必须“政企分开”
【背景】5月10日,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指出,自2011年1月起,中国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室外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这是中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下称《公约》)承诺的要求。该《公约》旨在通过限制烟草和卷烟产品的广告、营销和销售,降低全球死于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据估计,中国有3.5亿吸烟者,每年消耗1.7万亿支香烟。目前中国每年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到本世纪中叶,累计将有一亿中国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2006年的1月8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中国卫生部此后多次发布年度烟草控制报告,发起组织提高烟税的宣传活动,并促使国内烟草供应商在香烟包装上标注健康警语。
但是,中国烟草行业至今仍实行专卖制度,管理上政企合一。烟草业是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统计,中国烟草行业拥有5000亿资产,每年上交财政的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0%。
在中国,控烟到底难在哪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中国能否如期实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功焕认为,中国的烟草控制,利益关系非常复杂,有效控烟路远且长。控烟要真正有效,必须在国家政策层面整体推进,实现多部门的协作。同时,要打破烟草业“政企合一”的体制,提高烟草税。
杨功焕认为,烟草的成瘾性,决定了烟草使用率在短期内难以下降。但是,控烟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一方面,可减少未来的健康损害,另一方面,从长时段看,烟行业的替代和转产不会冲击整个经济。
在她看来,中国真正的控烟是在1996年以后。在1996年至2002年,中国的吸烟率有微弱的下降,控烟取得了些微效果。但是,从国际范围看,中国的烟草控制仍面临来自烟草业和社会层面的巨大阻力。
目前,中国还未出台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的全国性法规。关于公共场所出禁烟的地方性法规共计154个,占地市级城市的一半。但是,由于大多数禁烟法规界定的公共场所比较窄,可操作性不强。
杨功焕指出,很多地方并未通过社会动员,让公众和执行机构的员工知晓并理解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也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对违反上述禁烟法规的行为,只是局限于简单的罚款,因此收效甚微。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烟草控制立法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规定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以《广告法》为例,它管理的是直接的烟草广告,并不包括间接或变相的烟草广告,比如烟草公司依然可享有各类活动的冠名权等。
杨功焕指出,从国际经验看,提高烟草税率,提高烟草价格,以经济手段抑制烟草的消费,是一种最有效的控烟手段。较之国际上烟草税占零售价格的65%-75%,目前中国的烟草税率提升远远不够。
2009年5月,中国对卷烟制品实行税赋调整,各类香烟的消费税有6%-11%不等的增长幅度,同时在卷烟的批发环节,还加征了从价税。但烟税上调并未实现与烟草零售价格的联动,其中原因复杂,但“其根源在于中国的烟草专卖体制”。
在中国,烟草业政企合一,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如果某一实体为私营公司,但同时兼有政府部门职能,它就会时刻利用经济杠杆和决策权来挫败烟草控制的努力”,因此烟草业必须尽快“政企分开”。
杨功焕强调,要控烟,除了提高烟草税和烟价,还要控制烟草广告,提供戒烟咨询和帮助,比如在青少年群体中减少“第一支烟”等。这就会涉及发改委、工商、质检、卫生、教育、海关、农业等多个部门。
控烟欲真正有效,必须在国家政策层面整体推进,实现多部门协作。杨功焕建议,应在国家层面设立人民健康委员会。同时,把烟草税作为特种税,用于改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状态,加大烟草控制的宣传教育力度。
鉴于烟草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文化,弥散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杨功焕认为,必须移风易俗,“让人们真正地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并且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的确不容易,但我们会继续努力。”■
(财新记者 杜娟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