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Back to Topic List
讲师为啥就不能当博导?
Posted 周日, 2010年 05月 09日 By 聂辉华
讲师为啥就不能当博导?
聂辉华
最近,天津大学遴选了一批“78后”、“80后”博导,被媒体广泛报道。敢于让30岁出头的年轻教师担任博士生导师,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学体系下,的确需要勇气,因此天津大学这一做法得到媒体褒扬。不过,对于这种在国外一流大学中非常普遍的做法却被认为是一种“创新”,我由衷地感到悲哀。我们太喜欢把常识当作“创新”,把一般当作“国情”了。
在几乎所有世界一流大学,任何一个全职教师(faculty),包括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和正教授,都可以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只要学生愿意选择。通常的做法是,每个进入博士论文写作阶段的学生会找一个主导师,再找几个副导师,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博士生得到所在领域的全方位的指导。在哈佛经济系,博士生还可以找MIT以及外地大学的教授作为导师组成员。年轻教师,特别是刚刚担任教师的助理教授,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处于学术前沿,而且可以带着博士生一起做研究。指导博士生不一定是要给博士生上课,有专门的课程供博士生学习。资深教授虽然教学经验和指导学生的经验比较丰富,但通常已经不在学术前沿,对于流行的技术未必掌握,而且继续做前沿研究的动力相对不足(这一点在中国尤其明显)。因此,将不同类型的教授在导师组中搭配,是一种优化组合。这本来是在国外实行了几十年的规定,不知为何那些号称要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官员愣是不去学习这一制度?
而中国的博士生导师,通常将博士生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是能招一个市长或者总经理做博士生,既解决了学费问题,又获得了政治或经济资源,还能帮助其他学生推荐就业。可谓一箭三雕。在这种情况下,怪不得博士生导师成为一种几乎超过教授头衔的学术职务。也正因为如此,大学在博士生入学考试报名时,就要求填写博士生导师。国内大学偶尔也会破格提升几个副教授做博导,以示“创新”,但被提拔的副教授通常已经是教授候选人,这无非是明年的事情今年做。到底有多少博导能够合格地指导博士生的学习?我们总是埋怨中国的博士生水平不行。一方面固然是材料不行,但是加工过程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假如一个博士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然后到哈佛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他马上就可以当博士生导师。但是,如果他回到中国大陆的大学,他只能当普通的讲师,连硕士生导师的资格都没有,这不是很滑稽吗?难道中国大陆大学的博导水平比哈佛大学的还高?天津大学虽然聘用了一批年轻的博导,但是我没有发现其中有任何一个讲师。那个号称80年出生的人其实是一个正教授。这样说来,无非“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是北大一些院系的改革,它们的助理教授几年前就可以担任博士生导师了,而且不招在职博士生。这后一条比前一条重要100倍。
聂辉华
最近,天津大学遴选了一批“78后”、“80后”博导,被媒体广泛报道。敢于让30岁出头的年轻教师担任博士生导师,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学体系下,的确需要勇气,因此天津大学这一做法得到媒体褒扬。不过,对于这种在国外一流大学中非常普遍的做法却被认为是一种“创新”,我由衷地感到悲哀。我们太喜欢把常识当作“创新”,把一般当作“国情”了。
在几乎所有世界一流大学,任何一个全职教师(faculty),包括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和正教授,都可以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只要学生愿意选择。通常的做法是,每个进入博士论文写作阶段的学生会找一个主导师,再找几个副导师,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博士生得到所在领域的全方位的指导。在哈佛经济系,博士生还可以找MIT以及外地大学的教授作为导师组成员。年轻教师,特别是刚刚担任教师的助理教授,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处于学术前沿,而且可以带着博士生一起做研究。指导博士生不一定是要给博士生上课,有专门的课程供博士生学习。资深教授虽然教学经验和指导学生的经验比较丰富,但通常已经不在学术前沿,对于流行的技术未必掌握,而且继续做前沿研究的动力相对不足(这一点在中国尤其明显)。因此,将不同类型的教授在导师组中搭配,是一种优化组合。这本来是在国外实行了几十年的规定,不知为何那些号称要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官员愣是不去学习这一制度?
而中国的博士生导师,通常将博士生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是能招一个市长或者总经理做博士生,既解决了学费问题,又获得了政治或经济资源,还能帮助其他学生推荐就业。可谓一箭三雕。在这种情况下,怪不得博士生导师成为一种几乎超过教授头衔的学术职务。也正因为如此,大学在博士生入学考试报名时,就要求填写博士生导师。国内大学偶尔也会破格提升几个副教授做博导,以示“创新”,但被提拔的副教授通常已经是教授候选人,这无非是明年的事情今年做。到底有多少博导能够合格地指导博士生的学习?我们总是埋怨中国的博士生水平不行。一方面固然是材料不行,但是加工过程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假如一个博士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然后到哈佛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他马上就可以当博士生导师。但是,如果他回到中国大陆的大学,他只能当普通的讲师,连硕士生导师的资格都没有,这不是很滑稽吗?难道中国大陆大学的博导水平比哈佛大学的还高?天津大学虽然聘用了一批年轻的博导,但是我没有发现其中有任何一个讲师。那个号称80年出生的人其实是一个正教授。这样说来,无非“五十步笑百步”罢了。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是北大一些院系的改革,它们的助理教授几年前就可以担任博士生导师了,而且不招在职博士生。这后一条比前一条重要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