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Back to Topic List
从能源经济角度看智能电网
Posted 周五, 2010年 05月 07日 By ChangCe
从能源经济角度看智能电网
2010年03月29日 09:39:32
管清友
切合新能源产业发展
“智能电网”不是新词,在国外、国内都不是。奥巴马只是把以前的东西搬出来,他的团队当中既有技术专家,也有政治学者。其中,政治学者对推动美国新能源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奥巴马在竞选时期就大打“变革”牌,把自己塑造成为迥然不同于布什政府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美国的新能源战略带有政治含义。
实际上,在电网发展方面我国总体是不落后的,而且中国从一开始就参与规则的制定,甚至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现在开展的各种计划,包括新能源计划、智能电网计划,应该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并且韬光养晦,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国际争端,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坚定信心做好。其实,低碳经济的发展特别契合东方国家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规制经济,在很多领域是通过政府设定指标,规划,约束条件来创造市场和产业。中日韩这样的国家,都有非常鲜明的东方国家色彩,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有制定政策的经验。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上,中国不见得一定处于劣势。
美国很多精英份子非常担心他们在这轮产业竞争当中落后。《纽约时报》2009年9月27日一篇题为《新的人造卫星》的文章说“过去18 个月里发生的最重大事件是中国决定成为环保国家”。这篇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大多是工程师出生,他们很少将时间浪费在辩论全球变暖这一问题上。他们明白,西藏地区的冰川正在融化。他们也清楚,即使气候变化问题是个骗局,鉴于世界人口预计到 2050 年将增加 25 亿人,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也将飙升。届时能源技术将与信息技术同等重要,而中国打算成为能源技术大国”。这篇文章还提醒美国和西方国家,“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即中国已悄悄踏上利用清洁能源发电的创新之路,而其现实意义不亚于苏联当时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危险的是,我们至今对此置若罔闻”。
的确,美国人看到了中美两国的重要差异,中国领导人大多是工程师出身,他们很低调、不张扬,不争论,只是闷头苦干,而美国由于各种利益集团争论、包括政治体制决策上的缓慢,可能会延误很多时机。由此可以看出,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方向,是切合全世界、全球性的应对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大趋势的。
从全球新能源的发展趋势看,二次能源是新能源发展的主流,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根据REN21(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数据,200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能力投资增长至1200亿美元,相对于2006(63亿)和2007年(104亿美元)实现大幅增长。从2004年末到2008年末,太阳能光伏能力增长6倍,达到1600万千瓦,风电增长250%,达到1.21亿千瓦,总发电量(包括小水电、地热和生物发电)增长75%,达到2.8亿千瓦。
效益明显功能强大
与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作为比较,中国的“智能电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四个效益。
第一,投资拉动效应。这么大规模的投资,会创造就业,对经济有拉动作用。根据公开的数据,2009年到2010年坚强“智能电网”可以带动投资一万亿,2010年到2015年达到1.5万亿。这一万亿投资相当于2009年中央项目投资的投资76%,相当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6.7%,相当于当年GDP4.5% 。这些投资相对于一个产业而言,是一个很大数目,,如果从整个投资对经济拉动来说,不算大。但是,这么大的投资下去,会带动上中下游相关产业,其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视。
第二,替代效应。经济学讲替代效应,讲的是相对价格和机会成本。比如,允许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的问题,就直接关系到煤电还是水电上网的问题。因为同样是用电,来自煤电、小水电、太阳能和风电其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小水电可能有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小水电,中国就要挖更多的煤。煤矿事故率这么高,对环境破坏大,造成地面沉降等等问题,所以有能源替代的问题。例如,农村用电确实有必要利用小水电、太阳能而不是用煤。而新能源并入电网所带来的产品之间替代效应,必将产生一系列影响。另外,有专家认为,新能源发电上网占总容量的20%左右将会对电网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并且必须为新能源发电留有足够的备用。这在技术上能否解决?
第三,市场规模效应。智能电网的投资有非常大的市场,可能会创造很多就业岗位,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2010年会达到200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1000亿美元的数据无法找到)可以大概计算一下,一千亿仅相当于中国2009年GDP9.2%,规模也不大,所以不应过高估计智能电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等于是又创造了一个市场,这个产业所形成的市场必然会对其他产业,其他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吸引大量的人财物流入,推动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
第四,技术进步效应。智能电网将会推动电动汽车、智能电表发展,这些产品的不断研制可能推动新技术发展和应用。
我国发展“智能电网”也得具有三大功能。
根据“智能电网”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经济背景,我认为中国发展智能电网也需要具备三大功能:
第一应对能源危机。智能电网应推动发展替代能源,并解决可再生能源入网、调峰的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很小的时候,电网可以不考虑其接入、调峰等问题。但是,现在的规模和未来的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都要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电网必须做出技术调整和适应。形势催人,对此电网要有思想准备。
未来的智能电网要成为能源传输密集的网络以提高电力供应水平。可以用天然气供应做一个例子:实际上最终用户使用电力的时候,不必知道这是华电发的电、还是国电发的电,就跟天然气一样,不需要了解是中石油开采的还是中石化开采的,用户只要方便的用电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一个密集的网络,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真的需要多网并行,骨干电网,区域电网,微网并存,不可能只使用国家电网一家网络。
第二发展清洁能源。采用分布式供电系统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排放,并且鼓励天然气、沼气联供。还要鼓微网用户自由接入,这个可能不会马上做到,但是智能电网应该具备这样的作用。智能电网的投资和规划一旦下去,可能就是几十年不动,不能因为当初考虑不周全造成“锁定”效应,阻碍某些产业的发展。电网要成为鼓励新能源发展,鼓励技术创新的公共产品。
第三应对金融危机。要想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和质量,必须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最好的前景当然是储能技术的创新。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如果现在储能技术无法取得突破,替代方案是什么?例如,车用充电电池,是充电还是换电池?发展还是不发展?
从经济角度讲,电网投资和规划必须考虑经济周期的问题,智能电网提出有投资拉动经济的考虑,但以后经济进入繁荣期,应该抑制投资的时候,电网投资怎么办?这个确实需要考虑,因为“智能电网”投资肯定是长期的。
探索高效的发展模式
现在智能电网是热门的概念,关于“智能电网”有很多定义。各个国家表述不太一样。美国智能电网是统一智能电网(unified smart grid),强调“全国统一、可靠、降损、高效、投资拉动、可再生能源接入”;欧洲是超能智能电网(super smart grid),强调“供电安全、跨区电力交易和输送、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能源、环境保护”。我国的智能电网概念是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来的坚强的智能电网。之前,好象前面还有一个统一,最后改成了坚强智能电网(strong smart grid),强调“特高压为骨干、四化”。
首先应该明确中国特色智能电网的概念,必须说清楚它有哪些特征,中国“智能电网”跟欧洲、美国、跟韩国有什么不一样?中国人认为“智能电网”到底是什么东西?这直接决定了其投资方向、技术路线、还有商业模式。首先这个要定义好。
关于“智能电网”的规划,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生产者主权。在规划中,生产者往往把消费者放在被动位置,接受厂商的供应和价格。但是“智能电网”与用户之间具有互动性。而要想形成互动,消费者必然拥有充分的选择。智能电网的规划从企业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想要盈利必须有一个很好的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模式。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供给?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可能最初是供给创造需求,引导需求,但从互联网的发展看,最终必然过度到消费者主权的模式,需求创造供给,引导供给。商业模式涉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式,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选择。
根据智能电网的性质,未来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那很可能出现什么情况?N网合一,电网、通信网、互联网等多网合一。这势必会带来更强的垄断问题。再者,国外提倡“智能电网”往往强调私人拥有、经济运营,美国专家提出80%“智能电网”是由私人拥有的,Google也提到建设“智能电网”应采取非垄断性标准,我们应分考虑国外的经验和他们尽量避免的一些路子。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要研究会不会出现更强的垄断的情况,如果出现该怎么办。
“智能电网”对整个电力产业有很大的需求和引导作用,对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的新能源战略,包括“智能电网”规划对科学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一个方面。但是对“智能电网”和经济增长关系不宜估计过高。
“智能电网”是能源建设的一部分,涉及到气候、环保、能源等重大战略,它是很多国家战略一个焦点,所以非常重要。这种大规模的规划,涉及到多个行业并且带有公共性质,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情。我们还要探讨投资资金来源问题。当然国家电网可能要承担最大的责任,可能还涉及到其他能源部门、交通部门、主管部门等等。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三个提要观点
我们必须考虑经济周期的问题。智能电网提出有投资拉动经济的考虑,以后当中国进入繁荣期,应该抑制投资的时候,智能电网投资怎么办?这个需要考虑,因为“智能电网”投资肯定是长期的。
智能电网的规划,从经济学讲都是生产者主权,把消费者放在被动地位,接受厂商的供应和价格。但是一种盈利的商业模式消费者必须有充分的选择。因此考虑消费者选择非常重要。
智能电网战略是国家能源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公司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者和主要实施者。国家电网的标准极有可能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但智能电网的投资涉及多个行业并带有公共性,不可能由一家公司来做,这种性质的投资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细致的投资规划、技术规划和融资规划,不能操之过急。
2010年03月29日 09:39:32
管清友
切合新能源产业发展
“智能电网”不是新词,在国外、国内都不是。奥巴马只是把以前的东西搬出来,他的团队当中既有技术专家,也有政治学者。其中,政治学者对推动美国新能源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奥巴马在竞选时期就大打“变革”牌,把自己塑造成为迥然不同于布什政府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所以美国的新能源战略带有政治含义。
实际上,在电网发展方面我国总体是不落后的,而且中国从一开始就参与规则的制定,甚至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现在开展的各种计划,包括新能源计划、智能电网计划,应该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并且韬光养晦,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国际争端,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坚定信心做好。其实,低碳经济的发展特别契合东方国家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规制经济,在很多领域是通过政府设定指标,规划,约束条件来创造市场和产业。中日韩这样的国家,都有非常鲜明的东方国家色彩,有明确的产业政策,有制定政策的经验。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上,中国不见得一定处于劣势。
美国很多精英份子非常担心他们在这轮产业竞争当中落后。《纽约时报》2009年9月27日一篇题为《新的人造卫星》的文章说“过去18 个月里发生的最重大事件是中国决定成为环保国家”。这篇文章指出,“中国领导人大多是工程师出生,他们很少将时间浪费在辩论全球变暖这一问题上。他们明白,西藏地区的冰川正在融化。他们也清楚,即使气候变化问题是个骗局,鉴于世界人口预计到 2050 年将增加 25 亿人,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也将飙升。届时能源技术将与信息技术同等重要,而中国打算成为能源技术大国”。这篇文章还提醒美国和西方国家,“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即中国已悄悄踏上利用清洁能源发电的创新之路,而其现实意义不亚于苏联当时发射首颗人造卫星。危险的是,我们至今对此置若罔闻”。
的确,美国人看到了中美两国的重要差异,中国领导人大多是工程师出身,他们很低调、不张扬,不争论,只是闷头苦干,而美国由于各种利益集团争论、包括政治体制决策上的缓慢,可能会延误很多时机。由此可以看出,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方向,是切合全世界、全球性的应对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大趋势的。
从全球新能源的发展趋势看,二次能源是新能源发展的主流,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根据REN21(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数据,200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能力投资增长至1200亿美元,相对于2006(63亿)和2007年(104亿美元)实现大幅增长。从2004年末到2008年末,太阳能光伏能力增长6倍,达到1600万千瓦,风电增长250%,达到1.21亿千瓦,总发电量(包括小水电、地热和生物发电)增长75%,达到2.8亿千瓦。
效益明显功能强大
与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作为比较,中国的“智能电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四个效益。
第一,投资拉动效应。这么大规模的投资,会创造就业,对经济有拉动作用。根据公开的数据,2009年到2010年坚强“智能电网”可以带动投资一万亿,2010年到2015年达到1.5万亿。这一万亿投资相当于2009年中央项目投资的投资76%,相当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6.7%,相当于当年GDP4.5% 。这些投资相对于一个产业而言,是一个很大数目,,如果从整个投资对经济拉动来说,不算大。但是,这么大的投资下去,会带动上中下游相关产业,其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视。
第二,替代效应。经济学讲替代效应,讲的是相对价格和机会成本。比如,允许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的问题,就直接关系到煤电还是水电上网的问题。因为同样是用电,来自煤电、小水电、太阳能和风电其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小水电可能有很多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小水电,中国就要挖更多的煤。煤矿事故率这么高,对环境破坏大,造成地面沉降等等问题,所以有能源替代的问题。例如,农村用电确实有必要利用小水电、太阳能而不是用煤。而新能源并入电网所带来的产品之间替代效应,必将产生一系列影响。另外,有专家认为,新能源发电上网占总容量的20%左右将会对电网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并且必须为新能源发电留有足够的备用。这在技术上能否解决?
第三,市场规模效应。智能电网的投资有非常大的市场,可能会创造很多就业岗位,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报告预计,2030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2010年会达到200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1000亿美元的数据无法找到)可以大概计算一下,一千亿仅相当于中国2009年GDP9.2%,规模也不大,所以不应过高估计智能电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等于是又创造了一个市场,这个产业所形成的市场必然会对其他产业,其他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吸引大量的人财物流入,推动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
第四,技术进步效应。智能电网将会推动电动汽车、智能电表发展,这些产品的不断研制可能推动新技术发展和应用。
我国发展“智能电网”也得具有三大功能。
根据“智能电网”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经济背景,我认为中国发展智能电网也需要具备三大功能:
第一应对能源危机。智能电网应推动发展替代能源,并解决可再生能源入网、调峰的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很小的时候,电网可以不考虑其接入、调峰等问题。但是,现在的规模和未来的趋势,可再生能源发电都要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电网必须做出技术调整和适应。形势催人,对此电网要有思想准备。
未来的智能电网要成为能源传输密集的网络以提高电力供应水平。可以用天然气供应做一个例子:实际上最终用户使用电力的时候,不必知道这是华电发的电、还是国电发的电,就跟天然气一样,不需要了解是中石油开采的还是中石化开采的,用户只要方便的用电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一个密集的网络,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真的需要多网并行,骨干电网,区域电网,微网并存,不可能只使用国家电网一家网络。
第二发展清洁能源。采用分布式供电系统可以从消费终端减少排放,并且鼓励天然气、沼气联供。还要鼓微网用户自由接入,这个可能不会马上做到,但是智能电网应该具备这样的作用。智能电网的投资和规划一旦下去,可能就是几十年不动,不能因为当初考虑不周全造成“锁定”效应,阻碍某些产业的发展。电网要成为鼓励新能源发展,鼓励技术创新的公共产品。
第三应对金融危机。要想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和质量,必须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最好的前景当然是储能技术的创新。但是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如果现在储能技术无法取得突破,替代方案是什么?例如,车用充电电池,是充电还是换电池?发展还是不发展?
从经济角度讲,电网投资和规划必须考虑经济周期的问题,智能电网提出有投资拉动经济的考虑,但以后经济进入繁荣期,应该抑制投资的时候,电网投资怎么办?这个确实需要考虑,因为“智能电网”投资肯定是长期的。
探索高效的发展模式
现在智能电网是热门的概念,关于“智能电网”有很多定义。各个国家表述不太一样。美国智能电网是统一智能电网(unified smart grid),强调“全国统一、可靠、降损、高效、投资拉动、可再生能源接入”;欧洲是超能智能电网(super smart grid),强调“供电安全、跨区电力交易和输送、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能源、环境保护”。我国的智能电网概念是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来的坚强的智能电网。之前,好象前面还有一个统一,最后改成了坚强智能电网(strong smart grid),强调“特高压为骨干、四化”。
首先应该明确中国特色智能电网的概念,必须说清楚它有哪些特征,中国“智能电网”跟欧洲、美国、跟韩国有什么不一样?中国人认为“智能电网”到底是什么东西?这直接决定了其投资方向、技术路线、还有商业模式。首先这个要定义好。
关于“智能电网”的规划,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生产者主权。在规划中,生产者往往把消费者放在被动位置,接受厂商的供应和价格。但是“智能电网”与用户之间具有互动性。而要想形成互动,消费者必然拥有充分的选择。智能电网的规划从企业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想要盈利必须有一个很好的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模式。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供给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创造供给?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可能最初是供给创造需求,引导需求,但从互联网的发展看,最终必然过度到消费者主权的模式,需求创造供给,引导供给。商业模式涉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式,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选择。
根据智能电网的性质,未来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那很可能出现什么情况?N网合一,电网、通信网、互联网等多网合一。这势必会带来更强的垄断问题。再者,国外提倡“智能电网”往往强调私人拥有、经济运营,美国专家提出80%“智能电网”是由私人拥有的,Google也提到建设“智能电网”应采取非垄断性标准,我们应分考虑国外的经验和他们尽量避免的一些路子。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要研究会不会出现更强的垄断的情况,如果出现该怎么办。
“智能电网”对整个电力产业有很大的需求和引导作用,对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的新能源战略,包括“智能电网”规划对科学发展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一个方面。但是对“智能电网”和经济增长关系不宜估计过高。
“智能电网”是能源建设的一部分,涉及到气候、环保、能源等重大战略,它是很多国家战略一个焦点,所以非常重要。这种大规模的规划,涉及到多个行业并且带有公共性质,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情。我们还要探讨投资资金来源问题。当然国家电网可能要承担最大的责任,可能还涉及到其他能源部门、交通部门、主管部门等等。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三个提要观点
我们必须考虑经济周期的问题。智能电网提出有投资拉动经济的考虑,以后当中国进入繁荣期,应该抑制投资的时候,智能电网投资怎么办?这个需要考虑,因为“智能电网”投资肯定是长期的。
智能电网的规划,从经济学讲都是生产者主权,把消费者放在被动地位,接受厂商的供应和价格。但是一种盈利的商业模式消费者必须有充分的选择。因此考虑消费者选择非常重要。
智能电网战略是国家能源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公司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者和主要实施者。国家电网的标准极有可能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但智能电网的投资涉及多个行业并带有公共性,不可能由一家公司来做,这种性质的投资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细致的投资规划、技术规划和融资规划,不能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