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 23rd

分享“非长策智库原创”文章:低碳、金融、发展、企业、监管、社会政策、书评影评、气候变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长策智库观点与立场,如希望删除,请联系ChangCeThinktank@gmail.com

Back to Topic List
杨继绳:我的期许——为走出权力市场经济开一个好头
Posted 周五, 2013年 02月 15日 By ChangCe
杨继绳:我的期许——为走出权力市场经济开一个好头

  新年期许,期许什么呢?应当是历史的期许,根据历史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对新时代的期待,对新的领导集体的期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六十三年。大体说来,第一个三十年是极权政治加统制经济,第二个三十年是权力市场经济,我期待新的领导集体带领大家走出权力市场经济,再过三十年能够实现宪政民主加完善的市场经济。。

  先说第一个三十年。过去说是计划经济,由于计划经济在技术上缺乏可行性,实际上没有计划好,不可能计划好。虽然没有计划好,是但还高度集中的,是由国家政权统制的。在统制经济下,全国十亿人每一个人吃什么品种的粮食、吃多少,都是由国家规定的。每一个人穿多少布,都是国家统一配给布票。对企业,财政由国家统收入统支,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劳动力由国家统招统配,外贸由国家统进统出。企业盖一个厕所也得国家批准。统制经济的结果是极度贫困。

  再说“极权政治”,我不是从西方学来的词(totalitarian system),而是从对中国现状来描述。王权专制时代有一种说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仅是一个理想,那时还有荒蛮之地,化外之民。毛泽东时代,权力真正严密控制着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家庭,严密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行政权力的扩张,深入到中国版图上每一个边远的乡村和山野角落,深入到每一个单位和家庭,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大脑和肠胃。那时中国农民的终生活动半径不超过100公里。行政权力的扩张,已经达到了极致,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第一个三十年,中国人体验了国家权力造就的两弹一星的豪迈,也饱尝了因权力钳制生产力而造就的极端贫困,经历了国家权力制造的反右斗争、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这样巨大的苦难。

  第二个三十年是改革开放造就的。它的制度特征是威权政治(authoritarianism)加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我把它叫做权力市场经济。所谓权力市场经济,就是权力控制市场,权力操纵市场,甚至权力进入市场交换。在权力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领域完全由行政权力主导。每一个县是一家大公司,每一个省是一个大企业集团。国家行政权力又主导了每一家公司。行政权力限制了竞争,促进了垄断。“有形的手”包办了“无形的手”。

  吴敬琏老师把它叫权贵资本主义,我觉得这个称呼一方面误读了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回避了权力责任。我觉得还是叫权力市场经济比较好。权力无限扩张,权力操纵市场,使市场扭曲。权力的滥用和资本贪婪恶性结合是当今一切社会的根源,是当今一切罪恶的渊薮。权力市场经济制度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公正。在权力市场经济制度下,改革的成本的支付和改革收益的分享是错位的:改革成本投入最多的阶层,收益比较少,而对改革成本支付比较小的那些社会群体,他享受了改革成果这块蛋糕最最大最甜美的部分。有权的和没权的竞争,权大的和权小的竞争,有权的、权力大是当然的胜利者。所以,在权力市场经济制度下,社会财富迅速向权力集中。权力像一个吸收力极强的黑洞,不断地吸收社会财富。权力市场经济的形成原因是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因而权力不受制衡,资本不被驾驭。

  权力市场经济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如果不尽快解决,让社会矛盾继续积累,是非常危险的。

  由当前的社会矛盾提出我的期等:尽快走出权力市场经济制度。办法是建立制衡权力、驾驭资本的制度体系。当然,要完这个任务可能还得三十年。经过第三个三十年,中国可能进入坦途,即历史学家唐德刚说的走出历史大三峡。显然,十八大产生的新的领导集体执政的这十年最为重要,最为关键。

  我四五年以前就发表过《制衡权力,驾驭资本》的文章。怎么制衡权力呢?我记得孟德斯鸠说过一句话,任何人掌握了权力,都有滥用的趋势,这是一条规律。孟德斯鸠说还说过一句话:权力要靠权力来制衡。我的理解是,能够制衡权力的权力必须是对等的权力,不是大权力下面的小权力。小权力不可能制衡大权力。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纪委、反贪局都是小权力。除了中国共产党以外,再没有其它政党。民主党派是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团体,当然不可能起权力制衡作用。权力制衡需要宪政民主。关于驾驭资本,主要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建立,它有一种自动完善的逻辑。现在经济制度不完善主要障碍是权力的作用。例如调整经济结构这一类的经济问题,十多年就提出来了。九十年代我为电视台做了一个目,就是讲结构转换,十多年了,还在讲结构调整问题。现在的经济问题背后都有政治权力的问题。

  显然,建立制衡权力、驾驭资本的制度体系就需要政治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进行,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共识。古语云:谋定而后动。没有共识,何以定谋?所以,我们当今的政治改革“稳妥”有余,“积极”不足。

  其实,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已经存在。这个共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虽然现行宪法并非十全十美,但只要把它落到实处,我国政治体制就会前进一大步。现行《宪法》中有很丰富的保障人权、限制政权的内容。将《宪法》和现实对照,就会发现现行的制度、政策、法令和很多政府行为,和宪法的差距十分遥远。我们的宪法基本上被虚置。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权威至高无上,依照宪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会有、也不应当有争议。

  既然宪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我们就应当行动起来,将虚置的宪法变成现实的制度体系、法律体系,就应当将现行一切违反宪法的制度、法令、政策改变过来,使其与宪法一致。在这个意义上,政治体制改革实质是一场“维宪行动”。

  落实宪法,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证,例如建立宪法审查制度:或者建立宪法法院,或者在人大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或者将宪法司法化。建立落实宪法的制度,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只要我们将现行宪法落实了,政治体制就会前进一步。在政治进步的基础上,将来修订宪法,再将新的宪法修订条款落实到政治制度中。如此这般,就是渐进式改革。这种渐进式改革,就是按照法律程序推进我们的政治进步。我们改革已经搞了33年,难道还搞30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长期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是不行的。如果真正按宪法程序推动社会的进步,就不要用“改革”这个词了,这样,中国就可以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的新阶段。要说期许,这也算是一个期许。

  把政治改革变成了维护宪法、落实宪法的行动,我们叫维宪行动,我们《炎黄春秋》今年第一篇评论就是对维宪行发出一个呼声。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正好这个时候我们的网站被封了,因为在12期我们有一篇文章,和北大开了一个会,会议综述提到宪政问题,就被一位高层领导批评了,还说《炎黄春秋》有停刊整顿的可能性。们今年第一篇评论比12期观点鲜明得多,会不会批评呢?正好网封了,我们就想是不是因为我们第一期的评论的原因?很紧张。当时几十家外媒采访我,都问我是不是因这篇评论而封网。我回答说:不可能。我们的评论是维护宪法,是没有理由批评、更没有理由封网的。如果因为我们维宪而受到打压,那打压我们的人不是把自己置于违宪的地位吗?如果万一为我们因维护宪法而关门,那就是殉宪,殉宪是无尚光荣的,而让我们殉宪的人就可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后面讲的是题外话。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到要落实宪法,如果能把他这个讲话变成现实,那就是为走出权力市场经济制度开了一个好头。

  [ 杨继绳 原新华社高级记者、经济参考报理论部主任、新闻采访中心主任、新闻调查部主任及中国新闻学院教授。现任《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本文为作者2013年1月10日在天则研究所/中评网主办的“2013「新年期许」论坛”的发言修订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