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富汗撤军 美国展开新一轮全球布局

打印

美国上述政策的核心是削弱地区大国的影响力,防止亚洲出现能与美国抗衡的强国,继续维护美国的超强地位

 

从阿富汗撤军 美国展开新一轮全球布局

王世达

 

6 月 22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正式启动从阿富汗撤军进程:2011 年撤回 1 万名士兵,2012 年 9 月前再撤出 2.3 万名士兵,2014 年撤军完毕。驻阿美军主要任务由一线作战转为二线支援。

 

6 月 29 日,美国公布最新国家反恐战略,将反恐重心重新定位为打击“基地”组织以及防止本土恐怖分子威胁国土安全。根据该战略,美国仍视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等“支恐”国家或组织为安全威胁,但“基地”组织及其分支被视为对美国构成最重大的直接威胁。同时,美国土生土长的恐怖分子已经成为重点打击对象。近期美国在反恐问题上动作不断,表明其新一轮全球战略调整仍在深入进行之中。反恐作为美国对外政策重中之重的时代正渐行渐远。

 

 

“大步快跑”撤出阿富汗 甩掉战略包袱

 

根据此次撤军日程,美国将在 2012 年 9 月之前撤出所有 3.3 万新增部队,约占目前驻阿美军总数的 1/3。其中,多达 3 万人是一线作战部队。此举大大出乎美国内部及国际社会预料,更在军方引发强烈不满。早在 6 月初,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就曾表示,美军正逐渐扭转战场局势,但目前的战果仍然脆弱,存在遭受逆转可能,贸然撤军是“目光短浅”的行为。

 

据称,在奥巴马公布撤军日程之后,国务卿希拉里、防长盖茨以及驻阿美军最高指挥官彼得雷乌斯出于“顾全大局”考虑才勉强同意撤军安排。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并不奇怪,值得关注的是撤军速度为何如此之快?这主要还是出于国内政治考虑。

 

美国总统选举大幕已悄然拉开,共和党候选人纷纷炮轰奥巴马“搞砸美国经济”,号召民众“选择一个新总统终结奥巴马萧条时代”。分析人士指出,奥巴马赢得连任的关键在于交出一份令民众满意的经济答卷。如今,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债务负担沉重,而阿富汗战争年耗资千亿美元以上,通过结束阿富汗战争减少军费支出,已经成为奥巴马政府的当务之急。

 

同时,奥巴马打着结束阿富汗战争的旗号上台,必须在下次选举前兑现撤军承诺,否则将授人以柄。今年 5 月,美国派遣特种部队成功斩杀“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名义上实现了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初始目的,对国内民众及国际社会都有所交代,为从阿富汗战争脱身提供了绝佳机会。

 

然而必须看到,奥巴马启动撤军日程并不意味着美国将在 2014 年彻底离开阿富汗。恰恰相反,美国将继续在阿富汗维持相当数量的军事存在,长期掌控阿富汗这一亚欧大陆的核心地带。美国在“后撤军时代”掌控阿富汗局势的主要措施如下:

 

首先,军事上“撤而不离”。虽然美国将撤回大量作战部队,缩小军事行动规模,但在塔利班活跃地区仍将继续实施定点清除等特种作战行动。目前,美国正投入巨资扩展以巴格拉姆空军基地为中心的五大军事基地网络,为大部分美军撤离后维持在阿军事行动提供支持。

 

其次,政治上“加速和解”。政治和解是美国“撤军”计划的重要一环。美国将以军事打击削弱塔利班的实力,同时加紧与塔利班接触,推动其以美国可以接受的方式加入阿富汗政治进程,确保撤军后阿富汗政权的稳定。为此,美国高层已经软化和谈立场,不再坚持塔利班要想和谈必须首先放下武器、遵守《宪法》并且与“基地”组织断绝关系等前提条件,转而将其视为与其接触所想实现的结果。据称,美国已经与塔利班高层进行了三轮直接接触,互相试探对方立场。

 

最后,外交上“压巴反恐”,加紧构建“后美军时代”阿富汗问题地区框架。奥巴马在6 月 22 日讲话中明确表示,将要求“巴基斯坦加紧清除境内恐怖分子的庇护所”。可以预见,美国反恐战略中心将从阿富汗转移至巴基斯坦,例如对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区发动更多无人机袭击,强化对巴基斯坦的情报渗透力度等。巴基斯坦在反恐问题上所承受的美国压力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但是也应看到,美国在巴基斯坦境内采取单方面斩杀拉登这一行动,导致双边关系相当紧张,巴基斯坦朝野、民众反美情绪空前高涨。巴基斯坦军方恐难应美方要求在北瓦济里斯坦等地展开新一轮清剿行动。

 

 

着眼本土恐怖威胁

 

6 月 29 日,美国公布新的国家反恐战略。除了强调“基地”组织仍是重大安全威胁之外,还首次把本土作为最重要的反恐“战场”。美国出台“收缩型”反恐战略并不让人意外,而是奥巴马上台以来反复调整反恐战略的最终结果。2001 年,拉登发动“9·11”恐怖袭击,严重威胁美国本土安全。这对向来强调“绝对安全”的美国政府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喝。但客观地看,美国与“基地”组织根本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两者之间的实力悬殊可谓天差地别。为保护本土安全,美国只需集中力量打击“基地”领导层以及组织网络,削弱乃至切断其财政支持,同时加强本土安全防范,就完全可以避免美国本土再度遭受类似恐怖袭击。然而,美国作为冷战结束后唯一的超级大国,早已习惯于对其他国家颐指气使,稍有不从便动辄诉诸武力。时任布什政府更是打着“单边主义”的旗号上台,决策层新保守主义色彩浓重。在此情形下,美国政府把针对一个恐怖组织的军事行动迅速扩大为针对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战争,进而又发动了颠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侵略行动。在这一不断升级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逐渐被“反恐”冲昏了头脑,在南亚、中东、非洲乃至全球各地,以反恐划线区分敌友。众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东伊斯兰国家,为了免遭美国压力乃至军事打击而采取了合作姿态。美国将上述国家的合作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一味强调自身国家安全利益,根本不考虑伊斯兰国家的利益诉求及民族情绪,进一步激化了伊斯兰世界内部因巴勒斯坦等问题早已普遍存在的反美情绪。

 

目前,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已达 10 年之久,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开销早已超过 2万亿美元。但不仅没有实现摧毁“基地”组织、维护本土安全的目标,反而催生了众多激进的“反美斗士”。例如,“基地”组织也门分支头目安瓦尔·奥拉基早已被美国安全部门视为比拉登更加危险的人物。美国 2009 年圣诞节炸机未遂案、胡德堡枪击惨案等,都与这位在美国成长起来的“恐怖大鳄”有密切联系。

 

正是在此背景下,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不断推动反恐战略的调整,将反恐视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从而根本扭转了布什政府以来的反恐政策。从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的海外军事行动分析,其突出特点就是重视非对称作战、低烈度军事行动,竭力避免再次陷入大规模地面作战。美国对利比亚的军事介入方式就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奥巴马此次调整反恐战略的出发点是务实、重实效,在扬弃的基础上综合了过去 10 年间行之有效的政策与做法。新战略的内容并不太“新”,在过去两年半中早已开始付诸实施,这也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理解恐怖威胁的过程。

 

 

回归地缘政治 大国博弈或将激化

 

美国以从阿富汗撤军为契机推动安全战略的深入调整,其实质是甩掉沉重“反恐包袱”,轻装上阵,进而开启美国全球战略的崭新局面。一方面,美国将在尽量减少对阿富汗投入的前提下确保在中亚、南亚的既得利益。例如,通过与卡尔扎伊政府签署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定》,维系 2014 年后在阿富汗的合法军事存在;维持“北方通道”(美国为缓解驻阿部队后勤压力而开辟的从波罗的海经俄罗斯、中亚进入阿富汗北部的补给通道)运营,保留在中亚的军事基地;在对巴基斯坦政府施加更大压力的同时继续提供经济援助,增强自身影响力。

 

另一方面,美国很可能再度推进“大中亚”计划。美国战略界早已提出“大中亚”计划:以美国控制阿富汗为契机,把阿富汗建设成一个“自由、民主、繁荣”的国家,使其成为连接中亚、南亚的纽带和样板。然后再通过全方位、各领域的合作,以阿富汗为抓手,将中亚、南亚合为一体,通过建立一系列“民主政权”实现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其目的是避免中亚国家投入俄罗斯和中国的怀抱,谋取美国在亚欧大陆核心的战略优势。

 

需要看到,这一野心勃勃的“大中亚”计划并非“独木难支”,相反却有所谓“大中东”计划的遥相策应。小布什政府 2004 年提出“大中东和北非伙伴关系计划”:通过伊拉克战争在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样板,进而向整个阿拉伯世界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该计划涵盖阿拉伯国家联盟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等 27 个国家,地理范围从北非向东绵延至南亚。近来,奥巴马也提出了自己的“大中东”计划,与“布什版”颇有相似之处,例如将阿拉伯政局动荡视为“美国民主”的胜利,对伊朗等反美国家采取更强硬措施。

 

可以看到,“大中亚”和“大中东”计划在地理上可谓紧密相联,涵盖亚洲西部。在亚洲东部,美国同样动作频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战略东移、重返亚太,加大对东亚事务的干涉,提升自身影响。美国上述政策的核心是削弱地区大国的影响力,防止亚洲出现能与美国抗衡的强国,继续维护美国的超强地位。美国以反恐战略调整为先手的新一轮全球布局已经展开,必将给世界政治格局及大国关系留下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王世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长策智库 GMEP 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