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打印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全球金融利益的重要布局,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货币合作、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成为中国全球金融战略的三个方面

 

循序渐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郑联盛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2010年 6月底,人民银行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具有地缘优势的昆明近日宣布要全力打造一个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7月底,人民银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订中国第八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实质性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日益显性化,中国成为美国和美元的“人质”,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种摆脱困境的方式,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政策议题。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全球金融利益的重要布局,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货币合作、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成为中国全球金融战略的三个方面。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可以更加主动掌控的金融布局。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亚洲货币合作上(特别是清迈倡议多边化和东亚外汇储备库)进展不小,但并没有发挥实际效力,且相互竞争明显。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代表性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被美国和欧洲所限制,未来前景不明朗。在本币国际化、区域货币合作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三位一体的全球金融战略构建中,本币国际化最具主动性。

 

本币国际化是摆脱美元陷阱,建立金融自主权的重大战略。一个货币如果成为国际货币,那它将扮演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备等核心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本国企业的外汇风险、提高本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甚至可能征收铸币税。对于中国而言,更重要的是可以摆脱美元陷阱,即可以防范美国通过战略性对内贬值(通货膨胀)和对外贬值(汇率下降)导致外汇资产价值下降和债权大幅缩水。

 

但是,本币国际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巨大成本的长期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基础条件是资本项目自由化。在资本项目 43个子项目中,中国已有 12个项目完全可兑换,有 16个项目部分开放,还有 15个项目不可自由兑换,中国的资本项目还有一半以上尚未自由兑换。人民币自由兑换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根据目前的市场预期,人民币由此将大幅升值,这并不是政府和企业所愿意接受的。资本项目开放之后,资本流动的频繁程度加剧,可能出现资本逃逸和热钱涌入等问题。

 

但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战略选择,即便是充满挑战,也应该积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们应该方向明确、积极主动、循序渐进。

 

首先,国内应该深化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一是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改革,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特别解决好外商直接投资( FDI)、投资组合等的跨境流动和金融市场开放等问题。二是加快金融体系改革,特别是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和提升金融行业的竞争水平,以待外资进入时能够进行强有力的竞争。三是大力加快金融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建设,一个货币的活跃程度需要一个深化的债券市场来实现,一个多头管理、规模偏小的债市是无法适应本币国际化要求的。四是抓紧建设人民币结算清算体系并完善法律法规,创造本币国际化的技术和制度框架。

 

其次,从小到大、从简到难,积极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一是夯实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协议,截至目前,中国已签署 8个本币互换协议( 8035亿元)。二是强化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功能。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已扩大至全球,但是,建立一个多币种、全方位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仍有待时日。三是加大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发行。鼓励国内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目前国家开发银行等已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但规模相对较小;鼓励国外机构来华发行人民币债券,即熊猫债券,这有利于将对外提供资金、规避汇率风险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相互结合。

 

再次,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渐进次序。人民币的周边化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港、澳、台地区和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国内人民币流通量都很大,目前还缺乏相关清算机制。在亚洲地区,人民币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也在扩大。就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比较合理的方式是先周边化、再区域化、最后再国际化,短期内避免跟美国发生正面的冲突,又能在周边地区、亚洲地区树立稳定货币的形象。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应该与区域货币合作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相统一。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机制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比如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对于发行人民币债券是极其有利的。本币国际化可以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相统一,比如积极推进“超主权货币”,改造特别提款权(SDR),使人民币成为其货币篮子的一个币种。

 

[郑联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长策智库GMEP特约研究员]